成吉思汗鯊:釣魚技巧與釣具的完美結合

魚種論述成吉思汗鯊是著名的觀賞魚,學名長絲巨鮎,別稱成吉思汗魚、食狗鮎魚、長絲(魚芒)等,在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鮎形目、巨鯰科、巨鯰屬淡水魚類,因形體酷似鯊魚而得名“鯊”,和真正的鯊魚沒

一、魚種論述

成吉思汗鯊是著名的觀賞魚,學名長絲巨鮎,別稱成吉思汗魚、食狗鮎魚、長絲(魚芒)等,在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鮎形目、巨鯰科、巨鯰屬淡水魚類,因形體酷似鯊魚而得名“鯊”,和真正的鯊魚沒有親緣關系,常作觀賞魚飼養在水族箱或水族館中。

二、保護級別

成吉思汗鯊是一級保護動物。成吉思汗鯊是熱帶淡水魚類,原產於東南亞,我國瀾滄江下遊也有分佈,在原產地是重要的食用魚,因過度捕撈、生態環境破壞等因素野生種群數量顯著下降,已列入國傢一級保護動物名錄,未經許可私自捕撈、販賣、飼養野生成吉思汗鯊均屬違法行為。

三、生活習性

1、環境:成吉思汗鯊是喜溫性魚類,對低溫的耐受能力差,最適水溫22~28℃,水溫低於16℃時活力減弱,水溫低於12℃時很少活動,水溫低於10℃時容易被凍傷甚至被凍死。

2、食性:成吉思汗鯊是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浮遊生物、水生昆蟲、植物碎屑、動物屍體等為食,人工飼養時可投餵米糠、豆渣、酒糟、畜禽下腳料、魚蝦肉、配合顆粒飼料等。

3、繁殖:成吉思汗鯊性成熟比較晚,一般3~4齡、體重達3千克以上才能繁殖,繁殖季節在每年4~9月,每年產1次卵,每尾產卵30~40萬粒,卵小、黏性、黃綠色且呈透明狀。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2614.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