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生存之道:高效釣魚技巧與釣具指南
物種論述蝌蚪是青蛙、蟾蜍等兩棲動物的幼體,別稱活師、蛤蟆蛋蛋等,早期的蝌蚪外形似魚,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具有側線器官,發育到一定時期後有的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有的先長出前肢再長出後肢,最後尾部萎縮,口部也有顯著的改變,逐漸發育成能在陸地
一、物種論述
蝌蚪是青蛙、蟾蜍等兩棲動物的幼體,別稱活師、蛤蟆蛋蛋等,早期的蝌蚪外形似魚,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具有側線器官,發育到一定時期後有的先長出後肢再長出前肢,有的先長出前肢再長出後肢,最後尾部萎縮,口部也有顯著的改變,逐漸發育成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幼小成體。
二、攝食習性
蝌蚪是雜食性動物,剛孵化的蝌蚪主要靠卵黃中的營養物質維持生命,待口出現後以唇部的角質齒刮食藻類,隨著各器官發育逐漸完善開始以水生昆蟲、高等植物碎屑、動物屍體等為食,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投餵爛菜葉、水蚤、紅蟲、水蚯蚓、面包屑、雞蛋黃、配合微顆粒飼料等。
三、生長階段
1、生長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內不進食,靠卵黃中的營養物質維持生命;三天後活動量明顯增加,兩鰓蓋完全形成並開始覓食,可投餵雞蛋黃及水蚤、藻類等浮遊生物。
2、生長前期(10~20天):蝌蚪孵出10天後食量增大,生長發育加快,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但消化功能仍舊不強,可投餵雞蛋黃、玉米粉、水蚤、面包屑並輔以細嫩的藻類植物。
3、生長中期(20~50天):蝌蚪孵出20天後消化功能仍在不斷增強,此時應積極投餵浮萍、菜葉等植物性飼料和藻類植物,然後再逐漸過渡到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飼料為輔。
4、生長後期(50~78天):蝌蚪孵出50天後開始變態發育,這個階段蝌蚪要長出後肢和前肢並由水生轉化成水陸兩棲,此時除投飼足夠的飼料外還要添加少量的動物性鮮活飼料。
四、飼養方法
1、魚缸:蝌蚪個體普遍不大,一般在2~3厘米以內,養蝌蚪對容器沒有什麼要求,不管是玻璃缸、陶瓷缸還是塑料缸均可,容器大小因蝌蚪大小、數量、發育階段等不同而不同。
2、養水:蝌蚪對環境有極強的適應性,但水質條件良好更利於蝌蚪生存,最適生存水溫18~28℃,生存臨界水溫5~35℃,若用自來水養蝌蚪最好是暴曬或靜置2~3天後再使用。
3、餵食:蝌蚪是雜食動物,植物性飼料有米飯、面包屑、菜葉等,動物性飼料有水蚤、紅蟲、水蚯蚓等,也可以投餵配合微顆粒飼料,每天投餵兩次,上午餵一次,下午餵一次。
4、換水:蝌蚪要定期換水以保證水質,否則容易因水質過差而誘發病害,一般建議2~3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掉三分之一的水即可,換水時要將缸中的殘餌、糞便等雜物清理幹凈。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