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養殖與病害防治技巧:高效釣魚裝備指南
生活習性草魚喜棲息在水體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主要以藻類及水生植物的根莖、嫩芽、果實等為食,最適生存溫度20~32℃,攝食臨界溫度5~35℃,自然條件下有洄遊習性,性成熟個體在江河、水庫等流水中產卵,產卵後親魚和幼魚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
一、生活習性
草魚喜棲息在水體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主要以藻類及水生植物的根莖、嫩芽、果實等為食,最適生存溫度20~32℃,攝食臨界溫度5~35℃,自然條件下有洄遊習性,性成熟個體在江河、水庫等流水中產卵,產卵後親魚和幼魚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攝食育肥,冬季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區越冬。
二、生長周期
草魚是常見的大型淡水魚類之一,最大個體可達40千克以上,最大體長可達1米以上,但一般情況下都在10千克以內,人工養殖條件下1齡魚可達1.5千克,2齡魚可達3.5千克,3齡魚可達5千克,4齡魚可達7千克,5齡魚可達7.5千克以上,其中尤以2~3齡體重增加得最快,因此人工養殖草魚時一般都隻養2~3年。
三、魚種來源
草魚一般4齡性成熟,最早3齡即可性成熟,繁殖期集中在每年的4~7月,產卵地點一般在江河幹流匯合處、江河一側的深槽水域、兩岸突然緊縮的江段,一次可產30~138萬粒卵,事實上1958年以前養殖草魚都是捕撈天然水域中的魚苗再在池塘中飼養,真正實現全人工養殖是從1958年草魚人工繁殖成功後才開始的,
四、池塘建設
草魚養殖要選擇一個條件良好的地方修建魚塘,魚塘周圍必須要有充足且幹凈的水源,水位保持在2~3米,塘底泥土厚度15~20厘米,放苗之前要做好清塘工作,具體做法是將水排幹放置三周,放養前半個月往池塘內註水約15厘米深,最後再全池潑灑生石灰消毒,有條件的還要配備好增氧機、投餌機等設備。
五、魚種投放
草魚苗要選擇健壯且無病蟲害的優質魚苗,每畝放養魚苗10~12萬尾,若魚塘面積較大每畝亦可放養20萬尾,魚苗下塘後隔5~6小時投餵一次豆漿,每天2次,上午8~9時、下午14~15時,最晚不超過16時,魚苗下塘10天內每天每畝投餵1.5~2公斤豆漿,10天後根據水質肥瘦酌情增減,例如遇雨天或低溫天要酌情增加投餵量。
六、投餵管理
草魚的飼料以顆粒飼料為主,投餵時要控製好顆粒飼料的大小,同時蛋白質餌料控製在30%左右並結合投餵青草、水草等青飼料,飼餵時一定要定時定量定點,值得註意的是草魚不可長時間投餵同一種餌料,例如顆粒飼料投餵兩周後要停止投餵,轉而投餵一周的原糧飼料,另外餌料中還要添加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等。
七、調節水質
草魚的生長離不開優質的水質,其一是定時給魚塘增氧,例如每天下午兩點要打開增氧機增氧,遇到悶熱的天氣晚上也要增氧,其二是定期換水以保證水質,換水時要先排掉約1/3的水,然後再註入幹凈水,換水頻率因季節、天氣等因素不同而不同,其三是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劑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餅、氨水等。
八、病害防治
1、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為病毒性魚病,癥狀是魚體表呈暗黑微帶紅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現象,口腔、下腭、頭頂、眼眶周圍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鰓蓋、鰭條基部充血。
【防治】每萬尾用大黃或楓香樹葉0.25~0.5公斤研成粉末,經煎煮或用熱水浸泡過夜後與飼料混合投餵,連續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銅或醋酸銅或氯化銅施液,連施二天。
2、赤皮病
【病因】赤皮病又稱出血性腐敗病,癥狀為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鱗片脫落、鰭條基部充血、鰭末稍腐爛、鰓蓋和上下頜出現紅色斑塊,病魚往往單獨在水面遊動、行動緩慢。
【防治】捕撈、運輸、放養時要防止魚受傷,放養前用5~10ppm漂白粉浸洗半小時,飼料中加入磺胺噻唑,用量按10公斤魚重用藥1克計算,連續投餵6天,體外消毒可用漂白粉全池潑灑。
3、水黴病
【病因】黴菌從魚體傷口皮膚侵入,寄生於表皮組織並繁殖蔓延,病魚體表出現棉絮狀的菌落,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養前用生石灰等徹底清塘以減少病原體,捕撈、運輸、放養時要小心以減少魚體損傷,病魚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10分鐘。
4、白點病
【病因】白點病又稱小瓜子蟲病,癥狀為魚體表面、鰓蓋等出現白色小點狀囊泡,嚴重時魚體表面如白色薄膜覆蓋、體表黏液增多、魚體瘦弱、遊泳遲鈍、浮於水面。
【防治】放養前用生石灰等徹底清塘以減少病原體,病魚可用五萬分之一硫酸銅和硫酸鎂另加1%的食鹽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鐘。
5、錨頭鳋病
【病因】錨頭鳋病又稱鐵錨頭蟲病、針蟲病等,病魚體表可見錨頭鳋,蟲體四周組織紅腫發炎甚至潰爛,近傷口的鱗片被蟲體分泌物溶解、腐敗成缺口。
【防治】放養前用生石灰等徹底清塘,嚴禁病魚入池,用五萬分之一(水溫15~20℃時)或十萬分之一(水溫21~30℃時)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病魚1.5~2小時。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