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徐市釣到80斤青魚

昨天中午,董浜镇北港村一钓鱼爱好者江望元在支塘镇任阳某鱼塘内用手竿钓起一条重达40公斤的巨型青鱼,在三位伙伴的协助下,足足用了2个小时才拉到岸上,其长度和重量刷新了该鱼塘以往钓出大鱼的记录。待“青鱼王”运回家中,附近群众闻讯赶来,争睹这条难

昨天中午,東邦鎮北港村的釣魚愛好者江在鎮的魚塘裏用手抓到了一條重達40公斤的巨型青魚。在三個夥伴的幫助下,他花了兩個小時才到達岸邊,它的長度和重量創下了這個魚塘釣大魚的新紀錄。當這條“鲱魚王”被運回家時,附近的人們聽到這個消息,紛紛趕來看這條罕見的魚。下午3點,筆者趕到徐市“洪都”漁具店,在人行道上看到了這條又長又圓的大黑鲱魚。漁民薑仍然留在魚塘繼續捕魚,沒有回來。他的朋友王先生在人群中興奮地告訴筆者,他和幾個釣友是特意準備去的。從今年夏天開始,他們經常去那個魚塘釣魚,專門釣大青魚。之前釣過幾條大魚,都是40斤左右。其中一條70多斤重的青魚因爲操作不當跑了,這次終於成功了。隨即,王先生和大家拿著卷尺和電子秤對這條青魚進行了測量和稱重,发現這條青魚長140厘米,腰圍38厘米,重40公斤。昨天早上5點左右,王先生的朋友江開始用一根10米長的魚竿在魚塘裏挂魚鈎,直到中午12點左右,大青魚才上鈎。這時候,江用手猜測那是一條巨大的鲱魚。他立即叫同伴幫忙拿手機。一方面,他迅速調整魚竿、魚線和方向,讓大魚跑起來。當魚不跑時,他緊緊地收線。在與這條80公斤重的巨型綠頭魚搏鬥時,江和其他幾個人輪流往返與距離岸邊幾米的大魚周旋。由於他們的準確把握,沒有出現斷鈎線或撕開魚嘴的現象。經過兩個小時耐心細致的掙紮,大青魚漸漸累了,肚子也翻了個身,於是江和一起发起了最後的“總攻”。當大家齊心協力把疲憊的大青魚擡上岸時,他們都累得大汗淋漓。王先生說,自從十幾年前從村裏轉包魚塘以來,魚塘老板就再也沒有在魚塘裏養過青魚。要估計這條巨型鲱魚的年齡,只需清洗魚鱗並將其放在陽光下。有類似樹木年輪的條紋,你可以通過數它鱗片的“年輪”大致知道。如果按照這個方法仔細數,這條大魚至少已經在魚塘裏生長了20年。無獨有偶,前天唐智的釣魚愛好者毛志新也在同一地點釣到了一條重達34公斤的大青魚,體長約1.4米,胸徑0.83米。需要兩個人合力才能把它擡起來,魚嘴張開後,它可以吞下一個成年人緊握拳頭的手。釣友們紛紛表示,兩天內在同一個地方釣到兩條這麽大的青魚實屬罕見。

常熟徐市釣到80斤青魚

青魚能長多大?

黑鲱魚是四大名魚之一,也叫螺青,因喜歡吃螺而得名。在夏季,青魚基本上是大多數休閑漁民野外捕魚的目標魚,因此有必要注意選擇釣點和使用餌料以了解青魚的生活習性。在這裏,筆者將談談青魚的習性、釣位選擇和餌料選擇的技巧,希望能給釣友們帶來一些幫助。

首先,鲱魚的生活習性

黑鲱魚大多生活在水的中、下層,其食物主要是軟體水生動物如贻貝、蝸牛、蛤蜊等。養殖的黑鲷多以豆餅、豆渣和各種穀物爲食。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吃一些藻類和水生植物。

鲱魚很少在淺水區或水面上遊泳,只是偶爾在它們尋找誘餌、搖尾巴或曬太陽時才會遊泳。但是對於那些體重超過10公斤的青魚,基本上是見不到的。

黑鲱魚生長迅速,池塘中養殖的幼魚喜歡食用飼料。在長到15厘米後,它們的咽齒變得更堅固,它們的進食習慣也開始改變。2齡前食性混雜,以食物爲主。2齡以後,特別是體重超過1kg時,食性轉向軟體動物和水生動物。

在晚春、夏季和秋季,食欲旺盛,即使在氣壓低、許多底棲魚厭食的情況下,它們也能不停地咬東西。在河流和湖泊中,它們大多棲息在深淺結合處。

二、釣位選擇技巧

在水庫釣魚時,我們應該注意水深並找出青魚的棲息地。一般來說,你應該選擇有水草、岩石或雜物的地方,以及回流或水流平緩的海灣。那些靠近大壩的大石頭,或者有很多石頭堆積在水底的地方,往往是很好的釣點。因爲這些地方通常有大量鲱魚喜歡吃的軟體水生動物,例如蝸牛或河蚬,這是鲱魚的攝食點。

在夏季和秋季,青魚也會在清晨和傍晚來到淺水區覓食。這時可以通過水面上升的魚星來選擇釣點。

三峽大壩裏有多少“精致”的生物?

我記得1999年我的家鄉发生了嚴重的夏季乾旱。因爲正處於第二季水稻生長的關鍵時期,爲了保存秧苗,每個村莊都使用了所有可以抽水的設備,包括柴油泵和電動泵,甚至還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使用的人力水車(塵封了十多年)搬了出來。

由於當時乾旱非常嚴重,而且當時田地完全沒有耕種,用水量很大,20多年沒有開閘的水庫幾乎只有死水位。當水泵揚程不夠時,村民們不得不挑水澆灌莊稼。

作者清楚地記得,那一年捕獲了幾條重約100斤的鲱魚。因爲水庫建在一個山穀裏,離村子很遠,所以每次我經過大壩時,即使沒有風,也會不時掀起波浪。這種現象曾被說成是水庫裏的“水怪”(其實這也是大人嚇唬孩子不下水遊泳的原因)。

從筆者的親身經曆不難看出,青魚長到100公斤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平均一年就能長5公斤。2005年在南京六合區金牛湖捕獲的218斤青魚證明了這一點。資料顯示,這條鲱魚身長186厘米,年齡至少40歲,堪稱鲱魚界的“巨無霸”和“長壽之星”。讓我們學習一些關於鲱魚的基本知識。

青魚

黑鲱魚屬於鯉科,是黑鲱魚屬的唯一魚種。它是一種原産於我國淡水流域的魚類,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南平原地區,是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主要漁業資源和養殖對象,在我國其他主要水系中也有分布。

由於鲱魚體型大、雜食性強的特點,其他國家也引進並飼養了鲱魚。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的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鯉魚災難,其實就是青魚。

從屬性主體來說,青魚屬於鯉科,因其藍色的體色而得名。同時,由於它在不同地方的名稱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安徽的“黑混”和“黑混”,東北的“綠混”。此外,它也被稱爲“黑混”,因爲鲱魚主要水域的下層以大蝸牛、蝸牛、贻貝和其他底層動物爲食。

從青魚在我國各地區的分布情況來看,之所以在北方受到限製,是因爲成年青魚主要以螺蛳爲食,而北方由於氣候等因素,螺蛳分布較少,限製了青魚的分布。這也表明處於食物鏈較高位置的動物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黑鲷外形略呈圓柱形,腹部扁平,具有個頭大、生長快的特點,一年可長5公斤左右。由於鲱魚生長迅速,易於飼養,因此在中國被廣泛養殖,並被引入美國南部。

然而,由於青魚與許多洄遊魚類一樣,有在河流上遊産卵的習性,因此青魚已逐漸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流域面積爲115.1萬平方公裏)擴散,對其他本土魚類構成了極大威脅。爲了消滅泛濫的青魚,美國當地政府懸賞每條100元,鼓勵人們參與到捕撈青魚、維護河流原生態的行動中來,而中國青魚的平均零售價低至每斤10元。

摘要

在中國的“四大家魚”中,青魚的體型最大,壽命也最長,一旦在水中生長了十幾二十年,體重幾乎都在幾十公斤到幾百公斤之間。這個時候,青魚很難單獨捕撈。例如,上面提到的在南京金牛湖捕獲的青魚,長1.86米,重218斤,是由幾個人駕駛幾艘船並使用漁網近6個小時捕撈出來的。

雖然青魚的生長速度比較快,但由於中國屬於季風氣候區,每年的降雨量差異很大,容易发生水災和旱災。因此,除了一些不容易出現明顯水位差的大型水庫外,其他大多數中小型水庫基本上每三到五年就會捕撈一次青魚,很少會出現體重超過100公斤的青魚。

2019年,一段關於三峽大壩神秘動物的視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我看到這只動物有幾米長,像蛇一樣在水中遊動。動物“精致”嗎?這也讓人想起了尼斯湖水怪。

幸運的是,這個謎團最終被解開了。所謂的神秘動物只是一根漂浮的橡膠管。雖然這件事已經告一段落,但人們對三峽大壩中是否存在“精製”動物的關注並未減少。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索三峽大壩中的神秘動物。

三峽大壩位於三峽庫區,地處四川盆地以東、江漢平原以西、大巴山山脈以南、湖北西部武陵山脈以北的山區。當然,這裏的地形並不簡單。

由於三峽庫區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暖夏熱,年平均氣溫維持在17-19°範圍內。

同時,這個位置是長江流域,並且有許多雲,並伴有豐富的降水。年降水量可達1000-1200毫米,可以概括爲雨量充沛、熱量充足。

雖然三峽庫區的開发曆史比較悠久,但人類的生存和发展早已改變了庫區的原貌,在這裏留下了人類居住和資源利用的痕跡。

當然,這裏的動物種類繁多,包括脊椎動物384種,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等等。那麽三峽大壩裏有哪些奇特的動物呢?然後往下看。

1.古代鲟魚

鲟魚是一種冷水魚,是一種介於軟骨和硬骨之間的古老魚類。據推測,鲟魚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遙遠的三疊紀,因此鲟魚也有“活化石”的稱號。在鲟魚中,人們最熟悉的是中華鲟和白鲟。

在三峽大壩的水域中,有相對較大的中華鲟和白鲟,也有較小的鲟魚。

這些鲟魚需要大量的活動。在大壩建成之前,它們通常在長江上遊的金沙江産卵,尤其是中華鲟需要去海洋捕食小雜魚。

白鲟過去在長江中下遊覓食和生長。長江水流比較急,河底有礫石,鲟魚在礫石間産卵。

雖然三峽大壩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些鲟魚的生存環境,但在三峽大壩水域仍有機會看到鲟魚。

常熟徐市釣到80斤青魚

2.瀕危江豚

我們知道,鯨魚基本上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少數幾種海豚可以在淡水中生存,這些都是遺跡。

然而,正是因爲鯨魚太大了,根本無法適應淡水環境,即使它們能生存下來,世界上也只有幾條大河能滿足它們。

在長江流域,白鳍豚和江豚都曾經生活在這裏。但是由於捕魚,白鳍豚已經滅絕,江豚也成爲瀕危物種。

因爲三峽大壩的建設離不開長江,所以在三峽大壩附近的水域也有可能发現江豚。

我們不能否認水利工程給人類的生活和发展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我們不能否認三峽大壩的建設對水生態系統的沖擊和影響。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大壩會産生屏障效應,將原本連續的河流生態系統分割成兩個不連續的環境。

從表面上看,它影響了生態景觀,但從動物的角度來看,它阻斷了魚類的洄遊路徑。這對於一些需要大規模遷徙的物種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沖擊。

水利工程對長江幾條支流的瀕危魚類有很大影響。鲟魚、鲻魚、虎鲑和秦嶺鲑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濫撈濫撈。

這將導致魚類資源的小型化,使大型魚類的資源不斷枯竭,海豚等的材料將大大減少。我們能做的就是人工放流,進行生態調度,設立保護區,禁漁。

人類的生存依賴於自然生態過程,而這些“魚、樹和草”是我們可以雕刻出堪稱文明“寶藏”的原材料。

但是人們應該學會敬畏自然,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照顧自然的原始性、復雜性和多樣性,因爲這也是對人類自身的照顧。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直禁止“變精”,但巨型生物是

肯定有。

三峽水庫水位超過100米,水質優良。

再加上不允許自由捕撈的政策保護,以及

長江十年禁漁期間,魚類種類繁多。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裏,休息和保健變得數不勝數。

淡水魚的天堂。【中國喜歡】

二三十公斤的魚在普通河流中很少見。

是的。就像這裏的河流一樣,沒有漁民。

釣二三十斤的魚,10斤以下的比較常見。

看,兩斤左右的居多,但是在三峽水庫,所以

大魚是常態。更大的有200斤重。

不止是鲶魚。

300多公斤中華鲟。

100多公斤鲱魚。

光聽這些數字,你可能想象不到這些魚。

底部有多大?如果你看到實物,它絕對會讓你震驚。

你的眼球感歎物種的神奇。

如此龐大的物種可以算是一種另類的“精華”。[祈禱]

不用說,三峽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四年級的時候,鎮上有兩個大坑。村委會用水泵把南邊坑裏的水抽到北邊坑裏,然後在南邊釣魚。天啊,鲢魚和黑魚真精致,太大了...當它們都撈出來的時候,讓我們在泥裏釣一些泥鳅和蝦。

三峽工程是長江乾流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一座2300多米的混凝土重力壩依河而立,壩前水位上漲,形成了一個600多公裏的人工水庫。三峽水庫總面積1084平方公裏,漁業資源豐富,堪稱“長江漁業水庫”。2021年10月31日,三峽水庫順利蓄水至175米,這是庫區連續第12年順利完成蓄水任務。需要指出的是,三峽工程分爲圍堰发電、初期運行和後期運行三個階段,其中後期運行的標志是實現175米的蓄水目標。過去,175米的存儲是試存儲,但今年是正常運行期後的首次存儲。

三峽水庫蓄水量巨大,魚類豐富多樣,民間有“寬水養大魚”的說法。許多人認爲庫區一定有許多大魚。那麽,水庫裏最大的魚有多大呢?

常熟徐市釣到80斤青魚

三峽水庫:名副其實的“長江釣魚台”。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其復雜的河流環境和发達的水系孕育了數百種魚類。據統計,長江流域有記錄的魚類有378種,居全國河流之首,被譽爲“淡水魚資源寶庫”。其中特有魚類147種,占總數的39.4%,特有程度較高,包括白鲟、長江鲟等旗艦魚種。三峽庫區位於長江上遊的下端。庫區有魚類140多種,特産珍稀魚類47種,經濟魚類30多種。禁漁前,庫區一直是三峽漁民的重要漁場,特別是大魚、鯉魚、黃颡魚等4種魚類,總産量達數千噸。1997年至2001年,三峽庫區自然漁獲最多時達1.1萬噸,最少時達3208噸,漁獲相當喜人。如今,三峽庫區全面護水護魚,禁止生産性捕撈,並加大增殖放流力度,進一步豐富了河道魚類數量。水位達到175米後,河流的流速從以前的2米/秒下降到0.5米/秒以下,沈積物下沈,水質變得清澈,透光條件變得更好,生物餌料變得更加豐富。這一變化有利於提高漁業産量,特別是有利於定居魚類的繁殖。另一方面,三峽水庫的庫區環境也極爲優越。三峽水庫是一座峽穀型水庫,奉節以東爲山區,以西爲低山丘陵。高差懸殊,環境復雜,爲多種魚類提供了棲息地。壩前有許多優良的水庫和海灣,而且海岸線漫長曲折,有許多水草淺灘,非常有利於魚類産卵繁殖。在長江流域,鲟魚是最大的一種魚類,長江中的原生鲟魚只有三種:中華鲟、長江鲟和白鲟。其中鲟魚最大,重達1000多斤,是長江中的“巨無霸”。對於白鲟,古人稱之爲金槍魚,長江裏的漁民稱之爲白象。漁諺“千斤蠟萬斤”中的“象”指的就是白鲟。目前发現的最大鲟魚體長7.5米,體重907公斤,可以說是長江最大的魚類。漁民在長江中捕獲的鲟魚基本上都在1到3米之間。上世紀70年代,在一條3米長的鲟魚胃裏发現了一條重14.5斤的草魚。白鲟是長江中的頂級捕食者,“淡水魚之王”的稱號當之無愧。不幸的是,白鲟在野外已經被宣布滅絕。

目前長江現存最大的魚類是中華鲟,被譽爲“長江魚王”。中華鲟體長一般爲1.5 ~ 3米,體重50 ~ 300公斤。中華鲟最大體長約5米,體重可達600公斤,也就是1000多公斤。現在的問題是,三峽庫區真的有成年中華鲟嗎?中華鲟是典型的上遊洄遊魚類。成熟的親魚從近海沿長江逆流而上,直到上遊才會産卵繁殖。曆史上,中華鲟的産卵場一直選在金沙江下遊和重慶上遊,範圍達600公裏,産卵場有10多個。然而,大壩的建設卻給中華鲟帶來了“致命傷”。中國先建葛洲壩,後建三峽大壩。前者於1981年中斷,後者於1997年中斷。更重要的是,葛洲壩位於三峽大壩下遊,成年中華鲟要想到達三峽水庫,必須先經過葛洲壩。事實上,自葛洲壩建成以來,中華鲟只有一個産卵場,位於葛洲壩下遊,産卵場面積不到原來的1%。2013年繁殖期,葛洲壩下産卵場未发現繁殖跡象,2017年至2020年,連續4年繁殖中斷。不可否認的是,“長江魚王”已經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一些專家甚至斷言野生中華鲟將在未來10-20年內滅絕。三峽水庫有成年中華鲟嗎?目前來看概率較低。近年來,中國放流了大量中華鲟幼魚。例如,2021年4月在宜昌江放流二代中華鲟1萬尾,這是三峽集團第64次放流。據統計,三峽集團已累計放流苗木500多萬株,但真正能長成成蟲的卻寥寥無幾。除了中華鲟,三峽水庫中可能還有其他大型魚類。例如,在雲陽龍港風景區的長江支流中,許多遊客拍攝到了一條3米長、估計體重超過150公斤的巨型鳙魚。相關新聞將其報道爲“巡河水怪”,但由於尚未打撈,目前還不是實錘。重達300公斤的巨型鳙魚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也有超過100公斤的真錘的案例。2021年8月,一名美國男子捕獲了一條重達114斤的鳙魚,打破了之前的記錄。在中國,湖南一水庫開閘時捕獲了一條體重超過100公斤的鳙魚,據估計其年齡超過30歲。在三峽水庫中,可能有體重超過100公斤的巨型鳙魚。畢竟水面廣,餌料足,存量多。再加上十年禁漁的幫助,鳙魚的年齡有望達到20-30年甚至更高。除了鳙魚外,四大家魚中的鲢魚、青魚和草魚的實力都不差。青魚和草魚都可以長到1 ~ 2米,體重超過100公斤。2015年,千島湖庫區出了一條體長175厘米、體重180公斤的巨型鲱魚,被媒體稱爲“千島湖鲱魚之王”,還稱其爲“成年男子搖搖尾巴就能驚呆”!對於鲢魚,根據維基百科,其典型體長爲60 ~ 100厘米,最大體長爲140厘米,體重可達100公斤。可見四大家魚都有打到米級和100公斤的實力!被稱爲“水中之虎”的鳜魚也是妥妥的巨人。2021年11月初,在長江支流黃浦江上,一名漁民捕獲了一條近百斤重的娃娃魚,一些網民評論說這是“渡劫失敗了”。此前,在丹江口,百斤重的大鲵被多次捕撈,其中一條被製成標本。由此得出結論,三峽水庫不缺大魚。十年禁漁後,庫區肯定會有更多的大魚,長江的漁業資源有望得到恢復。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799.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