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垂釣,找準釣位與釣點技巧分享

四、針對不同水情選擇釣點。

休閑垂釣,無論是人工大壩攔起的水庫,還是大自然聚日月之氣與風霜雨雪之靈動而天然形成的湖泊,亦或是波濤奔湧的江河或靜默無聲的野塘,深水、淺水、肥水、瘦水、清水、渾水,隻要有水有魚,我們都想去釣一釣,意欲在融入自然的心曠神怡中,再疊加一段舞竹戲魚的小插曲。

1、深水選淺,淺中找深。在水庫、湖泊等大水面,水普遍很深,數十米甚至上百米不足為奇。淡水魚類與深海水族不同,一般情況下都在水深不超過6米處活動,水深超過8米的水底,水的溶氧量很低,魚不會長時間停留。即便是喜歡深水的大青魚等,也很少會光顧水深超過十米的水下。因此,在大水域要盡量選擇進水口附近、被淹沒的梯田、相對面積較大的自然灘塗等處作為釣點;如果是在不超過6米水深的大面積淺灘中,則又要選擇灘中的較深處,這裡更容易上大魚。在較小的河流或野塘等水普遍較淺的水域,就要選擇相對水更深一些的地方作為釣點,特別是在江河等流水中,因為水流使淺水處與深水處的水溫和溶氧量比較接近,而深水處會使魚感到更安全,因此在相對較深的水域更容易釣獲大魚。

2、水清釣遠,水渾釣淺。在水庫、湖泊等自然水域,水質一般較清,能見度大多都在一米以上,甚至超過兩米。在這樣的水域垂釣,最好選擇離岸較遠,水深在4—8米之間的地方作為釣點。若是在水比較混,能見度在30厘米以內,甚至不超過10厘米的河流、野塘等水域,深水區的水底會一片漆黑,淡水魚中,除瞭鯰魚等少數弱視品種喜黑暗,其它如鯉魚、鯽魚、草魚、鯧魚等大部分淡水魚都是喜弱光的魚類,所以在水質很混的水域就要選擇相對較淺的地方做釣點,特別是在氣溫上升的春季,混水的透光度很差,水底溫度上升慢,越深的地方水溫升高的越慢,更要選擇混水的淺灘,這個季節在水質比較混的水域,在水深不超過一米的地方釣獲十幾斤的大魚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3、凈水找草,草塘選凈。野河、野塘、蘆葦塘、蓮藕塘等,有的水域幹幹凈凈,很少有水草,有的水域確是水草滿塘很少有亮水區。在這些水域垂釣,越是很少有水生植物的水域,越是要找有水草處做釣點,哪怕是隻有很少的幾顆或稀疏的一小片水草,只要水深適宜,都會成為“魚傢必爭之地”;相反如果是在幾乎是水中到處都長滿瞭水草的草塘或野河,則要盡量選擇無草的亮水區,實在沒有亮水,就選擇水生植物最稀疏的區域。如果是既有很多水草,又有大面積亮水的水域,則最好選擇較多的水草與較大的亮水面銜接的水草邊沿作為釣點,冬春和初夏季節,要選擇水草向陽的一側,盛夏和秋季要選擇水草背陰的一側,否則效果相差很大。根據季節選點我已在上篇中敘述,也可以到我的博客裡去看。

4、流水選穩,死水找動。在江河等流動水域垂釣,除瞭采用漂流釣法釣激流處的頂水魚之外,一般常規釣法都要盡量選擇河道較寬處的近岸、岸邊凹陷處、回水灣、水中有密集水草或其它障礙物等阻擋水流的下遊等水流較緩相對穩定的地方做為釣點。一是流水中的大部分魚類習慣在緩流處覓食,二是相對穩定的水中,便於餌料積存,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水流沖走。若選擇到能定點立漂的位置且水深適宜即可作為釣點。若是在水庫、野塘、死河叉等不流動的水域垂釣,則宜在進出水口附近,水有緩慢移動的地方選擇釣點,沒有進出水口時,在有風的天氣可選擇風底一側水下有緩慢暗流的地方,因為風吹水面,使表層的水不停地湧向風底,在風底近岸處的一側下層水就會產生緩慢的暗流。比如:刮東南風時,水面的西北角是風底,若風向是南風略偏東,則水面西北角的北岸近岸處的下層水會產生向東移動的暗流;若風向是東風略偏南,則水面西北角西岸近岸處的下層水會產生向南移動的暗流。有時我們在有風浪的天氣用長尾立漂垂釣,漂不但不順風移動,反而會斜向頂風走漂,就是因為風浪使水下產生暗流的作用。風底產生暗流的地方,正是自然餌料沈積、溶氧量充足的地方,常常是大獲豐收的釣點。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329.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