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垂釣大青魚,五招輕鬆上鉤!
大青魚之所以能長成巨魚的另一個條件是,撫仙湖的寬宏和深邃,這一自然環境,足以提供給包括大青魚在內的許多種魚躲避“天災人禍”的條件。再加上人類對撫仙湖的撫愛與關註,始終成為一個安全而寂靜的水天世界。總結張、賈兩位高手成功經驗,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都有著對大青魚的“知根知底”,利用居住湖畔的地理優勢,較好地實現瞭“在水識魚性”的過程。
一、釣大青魚要選好釣點
有句釣魚俗語:三分釣技,七分釣點。在許多情況下,這是一條可信的箴言。選好釣點不是說葷餌為主的大青魚自然看好這塊“餌料場”,湖邊亦有大片良田,綠葉蔥蘢,稻蔋飄香,也成瞭各種魚類追逐的淺灘水域。
他做釣點的地方約有六七米深,是在一處泉水註入傍,記得讀過一篇一釣友寫的文章,就是講的在有泉水流入的水域商品餌,而是要以適應本水域魚類的口味的本地常用天然餌為好。“一方餌釣一方魚”正說明瞭用餌的客觀性。如果你違背瞭規律,必然事倍功半甚至一魚不毛。 在誘餌上,要依據季節性的要求,投其所好,我們都有暮春時節用將要收獲的地麥作誘餌釣餌誘釣鯉魚的體會。
張之亮於夏末秋初稻子泛黃時,用稻穀連著5天投入到釣點上,然後在3隻連成梯子形鉤的釣組上挷掛瞭幾串新鮮稻穗,下到做窩的點上,終於在清晨下鉤不到一小時,就誘釣上瞭大青魚。他的用餌體會是:要隨著自然界物候的變化而用餌,他春天多用麥子、蠶豆;夏季又以大蚯蚓、活泥鰍等葷餌為主,不僅有青魚咬鉤,大鯉大草和大鯰都被誘釣。
賈濤的用餌特點則更簡捷,他的常用餌是玉米粒,新鮮的或酒泡的都用,他做窩所遵循的原則是:實現誘餌與釣餌的高度一致性,是釋然大魚疑心,提高咬鉤機率最有效的辦法。用做誘餌的一般是煮熟後的幹玉米粒以及小麥。這裡體現出的:凡是高手,都有著“英雄所見略同”的技法。
二、釣大青魚要準確選擇誘餌
誘餌的選擇,是釣大青魚的關鍵之關鍵。大青魚食慾旺盛,但同時也極為警惕,一點點的異樣都可能讓它望而卻步。張之亮和賈濤這兩位釣魚高手,他們的誘餌選擇都非常謹慎。張之亮喜歡用稻穀,他在夏末秋初的時候,會用稻穀連續五天投入到釣點上,這樣可以引誘大青魚過來覓食。然後,他會在3隻連成梯子形鉤的釣組上挷掛幾串新鮮稻穗,這樣可以增加誘餌的吸引力。賈濤則喜歡用玉米粒,不管是新鮮的還是酒泡的,他都會使用。他的原則是,誘餌和釣餌要高度一致,這樣可以降低大青魚的疑心,提高咬鉤的機率。
他做窩的時候,會用煮熟後的幹玉米粒和小麥作為誘餌。這樣做,既可以吸引大青魚,又可以讓它們習慣這種餌料,從而更容易咬鉤。兩位高手的做法雖然不同,但都體現出他們對大青魚食性的深刻理解。他們知道,要用對餌,才能釣到大青魚。
三、釣大青魚要把握出釣季節和時段
季節與垂釣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什麼季節主釣什麼魚也是客觀存在的。大青魚生活的居所肯定是在幽深而遠離湖岸的深水,甚至山洞之中,撫仙湖就有這樣的水環境。但大青魚也需要到相對淺顯的近岸覓食活動,這樣當春暖花開、麥浪飄香時節,大青魚便隨著水溫的提升,遊向近岸,所以一般從暮春時候就可以釣到青魚,但遇到的個體一般較小。
而到盛夏各類水生物繁殖旺盛,更吸引瞭大青魚擴大活動範圍,從七八月份到晚秋氣溫大降前,是大青魚咬鉤最頻繁的時期,這可以從多年來各地報道所釣獲的幾十斤至上百斤大青魚的時間表上得出正確結論。在出釣時間上,對通過連續幾天做窩後,可在清晨就下釣,特別在夏秋時節,大青魚喜歡乘涼爽靠近覓食;夏秋夜釣也是守釣大青魚主要技法之一;晚秋和初冬宜在午後下釣。
四、釣大青魚要牢實的釣組
傳統釣組釣大青魚,其特點有:一是粗牢,如鉤子一般都是鉤條偏粗的國產中號以上長把鉤,張之亮釣獲大青魚用的是鐵錨牌國產314號長把鉤,方便拴線和掛餌,拴成梯子鉤,不用子線,直接拴在主線上,鉤子一口抵一口,形成緊密型,謂之“梯子鉤”,整個鉤組僅長6.5厘米,大魚一吸便全部入口,增加瞭中魚的牢靠度,掛稻穗時逐一挷在每鉤上;賈濤用的則是國產814號鉤,拴成上下雙鉤,鉤距僅1厘米,稱做“子母鉤”,掛餌時上鉤穿上兩顆玉米粒,下鉤則空著,以使大魚呑餌時刺魚有力。釣線上也不過是0.40mm至0.45mm的國產線。
不用竿子,隻需把線繞在一個中空的輕木圓桶上或一個可漂浮的簡易軲轆上即可,釣時通過用皮筏或小船送鉤餌至釣點後,就可把軲轆用棍子插於岸邊,當有魚訊時,軲轆常會被魚拉下水而漂著,形成自動出線,人便可把線撈出遛魚。一般情況下投鉤後把水線略收緊後,把出水的線用小石塊壓平至水面,再用一根小枝條或竹枝把線挑起來,然後夾上鈴嘡侯魚。當然也有用簡易短竿釣的,除瞭軲轆按在竿上外,其它原理基本一致,但竿在垂釣過程中的作用不大。
五、釣大青魚要靈活遛魚
手線釣法的遛魚完全靠徒手操作,在很大程度上特別適合農民釣友施行。 是因為長年累月農活的磨煉,雙手堅韌而皮厚,不會在握線與大魚較量中破皮出血,而且握線有力;然后是手遛極具靈活性,感知魚勁最真實,亦好把握收放線的鬆緊度。兩位“釣王”中大魚都成功上岸,是因為他們具有豐富的遛大魚經驗。張之亮在大青魚上鉤後,很快跳上小船,讓大魚拉著跑,當魚不跑時,還要驚撓它跑,目的是要耗費它的體能,自動翻白受擒;賈濤則是岸上湖上遛魚的好手,其中在與一條130斤巨青搏鬥時,來回在岸上500米範圍內與魚周旋,直至魚翻。
有時他亦跳上皮筏任大魚拉東拉西,儼然一個逍遙尋樂漁人。由於他們把握力度準確,沒有發生遛魚把鉤線遛斷或把魚嘴扯豁的現象。這裡也透露出一個信息,即與大青魚搏擊要有耐心和細心,張之亮與128斤巨青較量時,用去瞭10小時,可謂耐至極點;更具“王者風範&rdrdquo;的賈濤在把遛技發揮到極至之中,亦用瞭一二個小時。所以他們都用不粗的線釣出最大的魚,其高超的傳統釣技可見一斑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