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技巧:選位精準,餌料誘釣結合。
野釣這回事兒,講究的不單單是耐心,還有眼力見兒和對魚的瞭解。好多釣友,為啥每次去野塘轉悠,釣到的魚少得令人發愁呢?原來呀,他們對野釣的環境不熟,對當地魚塘、河流的情況一竅不通,這就難怪他們總是空手而歸了。其實嘛,只要把野釣的基本技巧摸透一點點,相信你每次出去釣,都會有驚喜的收穫。
選位:釣魚的基石
常言道:「方釣角、長釣腰,回水灣處效果好。盛草邊、深淺交接點,魚能一天釣到晚。」這句老話,可是老釣手們的寶貝經驗。方釣角,指的是魚塘的轉角處,那裡水勢轉折,魚容易聚集;長釣腰,就是魚塘中間較長的一段直水,魚飼料容易飄散,吸引魚群來搶食;回水灣,也就是水流回轉的地方,水勢緩和,魚喜歡在這裡休息、覓食;盛草邊,魚塘邊緣有茂密的水草,魚會躲在水草叢中,覓食時會經過釣點;深淺交接點,就是深水區和淺水區的交界處,魚會在這裡來回穿梭,尋找食物。這些地方,都是魚常去的地方,你選擇在這裡佈窩,釣魚的成功率自然會高很多。
再者,塘邊的突出部,或者兩塘之間的缺口,也是不錯的釣點。知道水下有亂石、少量的樹枝、高低不平的地方,都是好釣點。佈餌後,這些地方會見有魚起絲星。按照上述方法選窩,只要塘中有魚的話,一般都不會放空。當然,佈窩點的多少要因塘而宜,一般2至3個為好,如果塘大,一時不好釣的話,可多選幾個,力求選到最佳的釣點。
有些人可能會問,為啥要選這些地方?其實,這都是基於對魚的生活習性的了解。魚是生靈,它們有自己的習性,你只有了解了它們的生活習性,才能更好地找到它們。比如,魚喜歡在淺水區覓食,但在深水區避難;魚喜歡在有陰影的地方休息,但在陽光下覓食。你選擇釣點時,就要考慮到這些因素。
餌料:釣魚的誘惑
誘餌,是釣魚的誘惑,要力求經濟管用,但要有針對性。野塘多以釣鯽魚為主,這就要釣鯽魚的誘、釣餌。在混養塘,如果有大魚,就用釣大魚誘、釣餌,力求收獲最大化。一旦有大魚進窩,小魚就搶不到上鉤的機會了,釣到大魚後,因為遛魚,會將所有小魚都驚跑,甚至報廢這個窩點,可以采取息窩幾十分鐘或續窩、更換窩點等方法再創新戰果。
有些人可能會問,為啥要釣大魚?其實,這都是基於獲獲的考量。如果你只想釣小魚,那麼你就選擇釣小魚的誘、釣餌。但如果你想要獲獲,那麼你就選擇釣大魚的誘、釣餌。這並不是說釣大魚就比釣小魚好,而是說,不同的誘餌適合釣不同的魚,你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此外,還要注意餌料的投放量。餌料投放太多,會吸引太多的小魚,反而難以釣到大魚;餌料投放太少,又難以吸引魚來。所以,你要根據魚塘的大小、水質、魚情等因素來決定餌料的投放量。
提竿:釣魚的關鍵
提竿,是釣魚的關鍵,要掌握好提竿時機。有的魚是擡漂,有的魚是黑漂,有的魚是拖漂,每次都不要性急,不要一見漂有沈浮就迫不及待地提竿。一般對擡漂,或是黑漂的情況,不用說,要堅決提竿,但提竿也是要講究技巧,輕輕抖動手腕,提竿繃線,遛魚上手。不能猛烈向上擡竿,因為用力過猛,一是周圍有樹的話會可能拋上樹枝廢瞭鉤線;二是提竿過猛,會出現釣線離水形成涮水,造成異常的響聲驚跑魚群;三是容易把魚唇繃脫,跑瞭魚不說,且長期這樣不正確的提竿,會容易患上「釣魚肘」病,影響日後的垂釣活動。
有些人可能會問,為啥要輕輕抖動手腕?其實,這是為了防止魚脫鉤。魚上鉤後,會掙扎,如果你用力過猛,魚就會脫鉤。輕輕抖動手腕,可以穩住魚,讓你有時間遛魚。
遛魚:釣魚的藝術
釣到大魚時,起竿、遛魚不能蠻幹,要講究技巧。魚上鉤後,為防止其掙紮掉頭向深水逃竄,一是迅速向左或右側橫竿,先穩住魚的第一次奔逃,二是待這一回合以後,要主動地不停地遛魚,提魚頭出水面3—5次不讓其喘息,直至魚肚朝上,任你擺佈時就可用抄網收魚瞭。轉載需註明出處!
有些人可能會問,為啥要遛魚?其實,遛魚是釣魚的藝術,也是釣魚的技巧。遛魚的目的是讓魚疲憊,然後才能輕鬆地將魚提出水面。如果你不遛魚,直接將魚提出水面,魚會因為疲憊而掙扎,甚至脫鉤。
此外,遛魚還要注意安全。魚上鉤後,會非常兇猛,你要小心地遛魚,防止魚兇猛地甩頭,將你甩倒在地。
綜合:釣魚的智慧
野釣,講究的是耐心,講究的是眼力見兒,講究的是對魚的瞭解。只有把野釣的基本技巧摸透一點點,才能在野塘中有所收穫。選位要精準,餌料要誘人,提竿要講究技巧,遛魚要講究藝術。只有把這些技巧融會貫通,才能在野塘中釣到大魚,才能有滿意的收穫。
野釣,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生活。在野釣的過程中,你可以體驗到大自然的美好,可以體驗到釣魚的樂趣,可以體驗到與魚共處的寧靜。所以,如果你喜歡釣魚,那就趕快去野塘轉轉吧,相信你一定會有驚喜的收穫。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