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魚新法,一招製勝!”

釣魚這玩意兒,講究的不單是耐心,還有技巧。老鳥們總愛說「三分釣七分等」,但時候長了,誰不想找幾招省時省力的法子?「誘魚新法,一招製勝!」這話聽起來可能太誇張,不過實際嘗試過,多少能讓你少走些彎路。這裡就來聊聊各種誘魚招式,保證讓你對釣壇上的小道消息有個新的認識。

用食物誘魚:餌料是王道

食物誘魚這招,釣魚人最熟悉不過了。也就是利用餌料誘魚施釣,俗話叫「撒窩子」。想當年,我還是個釣魚新手,每次去河邊,老闆總是笑著說:「小朋友,麩皮、玉米試試?」確實,麩皮、玉米、小米、豆餅、大米、菜餅、糠、豆渣、碎米這些素餌,簡單又實用。動物餌料更是五花八門:肉骨頭、螺螄肉、蚌肉、雞頭、魚骨、蛙、蛆、紅蟲、蚯蚓,這些東西放進水裡,魚群聞味就來了。不過要注意,不是所有餌料都適合所有魚種。比如在江南地區,夏天用玉米誘魚,那叫一個有效;可到了北方,小米可能更管用。這裡有個小故事:有個釣友,第一次去一個偏僻的湖邊釣魚,帶了一 мешок 麻糬,結果魚一點都不理。後來聽當地人說,這湖裡的魚是吃螺螄的,他聞言改用螺螄肉,果然釣到不少大物。這就證明了,餌料選擇要「因魚而異」。

味誘:嗅覺靈敏的魚兒

淡水裡的魚,除了梭魚,大多數都嗅覺靈敏得很。它們能憑氣味找到食物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魚釣的氣味那麼重要。根據自己要釣的魚種,準備相應的味餌。味餌要餌料有濃鬱的香、腥、臭等味,才能把魚吸引過來。顏色也很關鍵,水清的水體以桔紅、藤黃、朱赭等暖色為好;水渾的水體:以白色為佳。我還記得以前聽老釣手說,夏天傍晚釣魚,用藍色顏色的餌,魚會覺得是青蛙掉進水裡,趕緊來吃;可到了白天,黃色餌反而更有效,因為魚覺得那是陽光照在水底的落葉。這些經驗,都是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夜釣偏重氣味;白天偏重顏色;水清重色,水渾重味。這話雖然老套,卻是實打實的道理。

光誘:魚兒的夜間誘惑

光誘這招,近年來越來越流行。用類似黃火蟲的冷光,可以銹魚。我個人試過,效果还真不錯。夜裡釣魚,水裡黑漆漆的,魚兒也容易受驚。這時候,一個發光的釣餌就能吸引它們的注意。近年來,國外生產出藍、綠、黃、紅等顏色的熒光棒,將其扣在魚鉤上,可以增加上釣率。有個釣友,每次夜釣都帶幾個熒光棒,說是「夜間釣魚的燈籠」,確實釣了不少大魚。不過要注意,不是所有魚都喜歡光,有些魚反而會因為光線而避開。所以,這招也要「看魚使用」。

聲誘:音響誘魚器的秘密

魚的皮下有內耳,內耳內有聽斑,能準確地辯出聲音的方向和位置。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釣魚人會帶小喇叭,在釣點附近播放一些聲音。據說,這些聲音能吸引魚群過來。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音響誘魚器」,它是把魚群攝食時的聲音錄下,復製,把它放在釣點,通過在水中放出聲音信號,便可誘魚被釣。我聽說過一個故事,有個釣友帶了一個這種音響誘魚器,放在釣點,然後用假餌施釣。結果,真的有魚被誘過來,還順手上了他的釣。不過,這招也有點像「騙魚」,用聲音來吸引魚,是否違背了釣魚的精神,就見仁見智了。

窩誘:人造魚窩的藝術

窩誘這招,就是把嫩草用繩子捆紮,系以石塊沈到水底,即成人工魚窩;也可用各種誘餌撒入釣點,形成窩子誘魚。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吸引魚群聚集,然後在窩子附近施釣。我以前住的地方,後面就是條小河,河邊的人家總會在自家水邊放些麥麩,引來魚群聚集,然後在附近釣魚。這種方法,雖然不直接,但效果還是有的。不過要注意,窩誘也要「看地點選擇」,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做窩子。比如水流太急的地方,魚根本來不及聚集;水太淺的地方,魚也容易受驚。所以,窩誘也要「因環境而異」。

中國釣魚人網、釣魚人的網上傢園,我們一起去釣魚吧!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668.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