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時機,輕鬆提桿,一觸即發。
從古詩:“獨釣寒江雪”及薑子牙的願者上鉤中就能看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手桿垂釣的傳統,我想即使把釣魚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也不為過。而手桿垂釣也最能體現出釣魚人的精湛技藝,同時也是最難窺其精髓的釣魚技術。
目前大多采用臺釣方法,但是隨著用的多瞭發覺如果不能根據魚情水面情況而變化,空提和跑魚時有發生,而且收獲也會大打折扣。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北方釣場的情況我總結幾點:
第一看水的深度,深水長線釣組反應慢,由於釣組入水線長,而廣大釣友用的魚線大部分是價廉的,吃水性低,浮漂反映必定會有延遲,此時宜釣靈,浮漂有上浮下頓的動作即可揚桿,揚桿手法盡量前傾45度方向,利用手腕的力量一抖加桿子的彈性即可中魚,不要大幅度把手臂揚起。 反之淺水線短,釣組反映靈敏,當魚對魚餌稍有動作會立即反映到浮漂,如果馬上提桿不但會空提,還會經常出現跑魚的現象,同時也也會容易驚窩。
第二看釣餌,霧化好軟餌,由於魚吸食過程中很容易吸到魚鉤或者掛到,此時就宜釣靈,硬餌宜釣鈍。露鉤餌宜釣靈,包鉤餌宜釣鈍。葷餌宜釣鈍,素餌宜釣靈。
此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子線的長短,主線的吃水性,鉛墜的重量等等,千變萬化。釣友們應因地製宜,靈活應用,才可以提高中魚的幾率。中國釣魚人網!
深水與淺水的釣法差異
深水釣魚時,釣組的延遲反應是難以避免的。釣友們常說:“深水如臥龍,靈釣才能中龍。”浮漂的動作若僅是輕微的上浮下頓,便應迅速揚桿,利用手腕的靈活力道,輕輕一抖,讓桿子彈起,魚鉤便會順利入喉。切忌大動干戈,手臂大幅度揚起,那樣反而會讓魚警覺,逃之夭夭。
淺水釣魚則完全不同,釣組的反映快得驚人。魚兒只要碰到魚餌,浮漂便會立刻顯現出來。但這時,釣友們必須保持冷靜,“浮漂一點動,莫要亂揚桿。”若魚兒只是輕輕碰了一下餌,便立刻提桿,十有八九是空提。更嚴重的是,魚兒會因驚嚇而脫鉤逃跑,這在釣魚圈裡被稱為“跑魚”,實在是令人懊惱。
釣餌的選擇與應用
釣餌的種類繁多,各有各的特色。霧化好的軟餌,魚兒吸食時容易掛鉤,因此宜釣靈。釣友們常說:“軟餌如雲霧,靈釣才能捉雲。”硬餌則不同,魚兒吸食時比較穩定,不易掛鉤,因此宜釣鈍。“硬餌如磐石,鈍釣才能穩。”
露鉤餌和包鉤餌的釣法也截然不同。露鉤餌因鉤眼外露,魚兒容易吸食,故宜釣靈。包鉤餌則將鉤眼包裹在餌內,魚兒吸食時需要更多時間,因此宜釣鈍。“露鉤如明燈,靈釣才能捉燈;包鉤如暗盒,鈍釣才能開盒。”葷餌因為成分複雜,魚兒吸食時容易掛鉤,因此宜釣鈍。素餌則相對純淨,魚兒吸食時不易掛鉤,因此宜釣靈。“葷餌如麻袋,鈍釣才能裝麻;素餌如清泉,靈釣才能飲泉。”
釣具的調整與應用
子線的長短、主線的吃水性、鉛墜的重量,都是影響釣魚效果的重要因素。子線過長,魚兒吸食時容易脫鉤;子線過短,則容易掛底。因此,釣友們必須根據水底情況,選擇合適的子線長度。“子線如長短,適合才為王。”主線的吃水性也要根據魚情來調整,吃水過重的線,浮漂的反映會延遲;吃水過輕的線,浮漂的反映會過於敏感。“主線如水線,適合才為準。”鉛墜的重量更是關鍵,重量過輕,魚兒吸食時容易掛底;重量過重,則容易壓水,影響浮漂的反映。“鉛墜如鍵,適合才為開。”
釣友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調整釣具,才能提高中魚的幾率。例如,在風大的天氣裡,應該使用較重的鉛墜,以抵消風力對浮漂的影響。在流水的環境下,應該使用較輕的鉛墜,以保持釣組的靈活性。“風大用重墜,水急用輕墜。”這些經驗都是釣友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非常寶貴。
釣魚的態度與修煉
釣魚不僅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修煉。釣友們在釣魚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更可以提升自己的心性。“釣魚如修心,靜心才能捉魚。”在釣魚的時候,釣友們應該保持冷靜,不要急躁,也不要灰心。一個好的釣友,不僅要掌握精湛的釣技,更要有寬廣的心胸。
釣友們在釣魚的過程中,也要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不要隨意丟棄垃圾,不要破壞水中的生態環境。“釣魚如愛護自然,和諧才為美。&rdots;&rdots;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