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魚躍,星標變幻

早春魚情與星標的排列變化---中國釣魚人網 過瞭冬天,鯽魚咬鉤就不再那麼小心翼翼瞭。我們地區的釣魚人一直恪守著“三粒浮子定乾坤”的星標組合,即使有點兒改動也不過是將原來長5~7毫米、直徑2毫米的雞毛梗換成瞭長10~13毫米、直徑3毫米的鵝毛梗。

  與此相比,同是上海經濟圈的蘇、錫、常地區釣友使用的星標組合卻是千奇百怪。蘇州蕩多水寬,這裡的釣友把浮子增加到5粒,間距3厘米,無論冬春使用的都是粗鵝毛梗,沈3浮2,專釣陳年大鯽;無錫河多水曲,這裡釣友的經驗是“流快釣灣,水緩釣角”,所以多用長串星標——細鵝毛梗浮子9~13粒,間距短、排列密,釣灣時抓擡標,釣角則認黑標,鯉鯽鯿草統統不分,見信號就提;常州則塘多水淺,這裡的釣友堅守沈4浮3的“七星”格局,不同的是,浮子長短粗細多因人而異,間距更是由心,毫無定格。

  跳出上海經濟圈,各地的釣友都以“七星”為星標的基本組合,雖有大小長短的差別,但間距相同和沈4浮3的排列形式已成共識。

  星標的三五七組合、浮子沈多浮少、間距或長或短,究竟是地域特色、習慣使然還是水情、環境決定瞭其排列變化?

  上海特色的星標是浮1粒、沈1粒、中間1粒半沈半浮。三粒浮子從春釣到冬,不管魚兒攝食快慢、張口大小,瞄準半沈半浮的那粒:浮起來、躺平瞭,提竿;沈下去或不等沈下去,也提竿。用這兩種方法釣鯽魚,可謂十拿九穩。春天的鯽魚攝食慢、動作小,浮子沈不足也擡不透,此時可將浮子的間距縮短到2厘米,使浮子與浮子之間的釣線保持緊繃狀態,一旦出現中間那粒浮子牽動浮著的浮子向前移動的標相,提竿必中大鯽。淺水區的鯽魚咬鉤快、動作大,可是雞毛梗浮子的浮力太小,一旦黑標則所有浮子全部入水,提竿時就很少中魚瞭。調整措施有二:一是增大浮子體積,使用粗雞毛梗或壓鑄成型的大浮力彈性浮子,延緩黑標速度;二是加大浮子間距,使浮著的與半沈半浮的浮子之間的釣線鬆弛下來,減緩浮子的聯動效應。用這種方法調整星標,雖然可以改善信號的強弱快慢,但“主戰場”為河浜的海派釣法局限性太大,移之於水寬浪大的湖泊也就難定乾坤瞭。中國釣魚人網 www.cnfisher.com

  沈3浮2的蘇式星標便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春天風大,當風浪時不時把水面上的浮子壓下1~2粒或把水下浮子托起1粒的時候,如果不給水線以較大牽引而任其隨波逐流,標訊必然多瞭幾分虛假。拿沈3與沈2相比較,如果後者浮上水面的中魚率是50%的話,前者就會達到80%。之所以取沈3而不取沈2,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浪湧的上托能力有把浮子托起2粒的可能,而釣者更容易把這個信號誤認為擡標。春天釣鯽,在池塘可以黑標、擡標都抓。在大水面,除瞭垂釣水草空隙的平靜水面可以由黑標的快慢去推斷信號真假外,一般是隻抓擡標不抓黑標的,因為前一個浪使釣線走斜,後一個浪就形成黑標,以此為判斷依據,難免錯誤。有一個問題要註意:鵝毛梗浮子用久瞭會滲水,所以沈3沈2要及時調整,應選擇緊固性強的彈性浮子,否則提一竿移一下浮子實在太麻煩。

  星標用7粒浮子、排列為沈4浮3是為瞭兼顧擡標和黑標兩種魚訊,即擡起1粒信號不實、2粒則似鯽似鯉,難以判斷,3粒最穩,4粒卻是另一種魚情;黑標1粒是提醒釣者註意,2粒則鯉多鯽少,3粒是什麼魚都有可能。然而,常州星標對浮子形狀的重視程度可以給人以啟迪:浮子為圓柱形,這樣在沈4浮3的組合中,第4粒浮子在星標90°轉彎時是斜的,如果不是圓柱形而是棗核形,那這粒浮子要麼平躺冒出水面,要麼沈下水,不能顯示微弱信號,如果不是浮子被魚拉下或擡起,單憑目力想要抓住春鯽對墜的輕微推動,則相當困難。用長2.4厘米的3號圓柱形彈性浮子、沈3浮3,使第4粒浮子斜立水面,就算鯽魚咬鉤動作極小,隻要看到這粒浮子放平,提竿也可以中魚。星標釣組都是釣鈍,但考慮到浮子能不能盡量靈敏、魚吃口能不能形成星標有較大起伏等因素,圓柱形浮子就有著明顯的優勢瞭!

地方釣友的星標特色

蘇州的釣友喜歡在寬水區使用5粒浮子,間距3厘米,這樣的組合適合釣大鯽,無論冬春都使用粗鵝毛梗,沈3浮2。無錫的河多水曲,釣友的經驗是“流快釣灣,水緩釣角”,因此多用長串星標,細鵝毛梗浮子9~13粒,間距短、排列密,釣灣時抓擡標,釣角則認黑標,鯉鯽鯿草統統不分,見信號就提。常州的塘多水淺,釣友堅守沈4浮3的“七星”格局,但浮子長短粗細多因人而異,間距更是由心,毫無定格。

星標組合的變化原因

星標的排列變化究竟是由於地域特色、習慣使然,還是水情、環境決定的呢?這裡有幾點思考:上海地區的星標組合為浮1粒、沈1粒、中間1粒半沈半浮,這樣的組合適合春釣到冬,但需要根據水情調整浮子的間距。蘇州的沈3浮2星標適合風大時的釣魚,能有效避免風浪帶來的虛假信號。常州的星標組合則重視浮子的形狀,圓柱形的浮子能更靈敏地捕捉到鯽魚的輕微動作。

釣魚的實戰經驗

在實戰中,釣友們會根據不同的水情和魚情調整星標組合。例如,在淺水區,如果使用雞毛梗浮子,需要增大浮子體積或加大浮子間距,以避免黑標時所有浮子入水。而在寬水區,則需要縮短浮子間距,使浮子與浮子之間的釣線保持緊繃狀態,以便更好地捕捉到魚的動作。此外,浮子的形狀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圓柱形的浮子比棗核形的浮子更適合捕捉輕微的魚訊。

結語

早春時節,魚兒開始活躍起來,釣友們也根據不同的水情和魚情調整星標組合,以期待更好的釣魚效果。星標的排列變化,不僅反映了釣友們的經驗積累,也體現了他們對釣魚的熱愛和追求。無論是上海的粗鵝毛梗,還是蘇州的5粒浮子,或是常州的圓柱形浮子,每一種組合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釣友們不斷嘗試和探索,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最適合當前環境的釣魚方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785.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