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釣諺迷思,回歸實戰之道
常釣魚的人都知道一些釣諺。釣諺,顧名思義是釣魚人之間流傳的諺語,是釣魚人的經驗之談。然而,雖然有的釣諺在釣魚人之間口耳相傳瞭千百年,也並不是百試不爽的,也還存在一定的誤區。
就拿“放長線釣大魚”這名釣諺來說,不但釣魚人知道,不釣魚的人也經常說到,那麼這句釣諺有沒有誤區呢?有的。釣魚人都知道,釣竿有2.7米,也有7.2米的乃至更長的,顯然,7.2米的竿比2.7米的竿長瞭許多,那為什麼釣魚人不都用7.2米乃至更長的竿,還要用2.7米的竿呢?當然,長線在一定的情況下,比如大江大河大庫裡拋得遠,可以釣到大魚,這裡是“放長線釣大魚”這句釣諺產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大魚喜歡生活在深水區,而水庫的大壩附近,江河水流較急的岸邊都比較深,是大魚出沒的地方,如果釣位選在這裡,再采用長線,那就是把鉤拋得遠離大魚,又如何能釣到大魚呢?倒是短竿短線經常釣到大魚。由此可見“放長線釣大魚”這名釣諺是有誤區的。
還有一句釣友耳熟能詳的釣諺,那就是“釣魚不釣草,等於是白跑”。這句釣諺是說釣魚必須把鉤拋在草邊,否則就釣不到魚,應該說,在一定的時間,比如春天,一定的釣場,如小河小塘,釣草的收獲是比較理想的,所以人們總結出瞭這句釣諺。而另外的時間,比如夏季,另外的釣場,如大水庫,釣草就不會有好收獲,這是因為水草生長在淺水區,炎熱的夏天,淺水區水溫過高,魚都遊到沒有水草的深水區避暑,這樣,夏天一味地逐草而釣,效果肯定不會太好,可見“釣魚不釣草,肯定是白跑”這句釣諺也存在誤區。
事實上,很多釣諺都有這種情況,在一定的季節、一定的釣場、一定的條件下,釣諺是對的,當各種情況都發生瞭變化的時候,釣諺往往又能把釣魚人引入誤區,這也就是人們明明知道“放長線釣大魚”用的卻是短線,明明知道“釣魚不釣草,等於是白跑”卻把鉤拋到有魚的明水區的原因。
所以,瞭解和掌握釣諺並照著去做是應該的,但同時還要多動腦筋,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辯證地看待釣諺,克服《鄭人置履》中“寧信度,勿信足”的做法,走出釣諺的誤區,這樣才能釣得更好。
釣諺的迷思與實戰之道
釣諺這玩意兒,聽起來挺響亮的,好像專家級的。其實啊,很多老釣佬也愛念叨,你說是不是這樣?像是“釣魚要講究天氣”,“魚兒喜歡活餌”,這些話,聽著有道理,但真要照著做,未必能釣到魚。這就是釣諺的迷思,它們像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能幫你快速上手;用不好,反而會讓你走彎路。
天氣與釣魚的關係
天氣,這可是釣魚人的老對頭,也是老對頭。有人說,刮風下雨天,魚是不會咬鉤的。這話有幾分真?說一半假吧!刮風下雨天,確實魚會少咬幾口,但並不是完全不咬。我記得去年春天,一個颱風天,我在江邊釣,別人都在抱怨天氣不好,我卻釣到了一條大鯉魚。這就證明了,天氣不好,也未必就釣不到魚,至於能不能釣到大魚,那又另說了。
再說天氣,有人說,天氣轉涼,魚就會上浮;天氣轉熱,魚就會下沉。這話也沒錯,但也不是絕對的。我記得去年夏天,一個大熱天,我在一個水庫釣,別人都在抱怨魚不咬鉤,我卻把魚釣得手忙腳亂。這就證明了,天氣熱,魚也會咬鉤,至於咬不咬,那又得看情況了。
活餌與死餌的對比
活餌和死餌,這也是釣魚人經常討論的話題。活餌,像是小蚯蚓、小蝦米,這些東西,魚兒肯定是喜歡的,但活餌也難弄,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有的地方又太貴。死餌,像是小魚乾、麥麵,這些東西,雖然魚兒不一定喜歡,但至少比活餌容易弄到,而且死餌的價格也比活餌便宜多了。
我個人覺得,活餌和死餌,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壞處。活餌,雖然魚兒喜歡,但容易引起其他動物的注意,而且活餌也難弄。死餌,雖然魚兒不一定喜歡,但至少比活餌容易弄到,而且死餌也便宜多了。所以,我個人覺得,活餌和死餌,都得嘗試一下,看看魚兒喜歡什麼,適合什麼情況。
釣位選擇的關鍵
釣位選擇,這可是釣魚人的頭等大事。有人說,釣位選擇得好,釣魚就成功了一半。這話不錯,但也不是絕對的。我記得去年冬天,我在一個湖邊釣,別人都說這個釣位不好,我卻釣到了一條大鯉魚。這就證明了,釣位選擇得好,不一定就釣到魚;釣位選擇得不好,也未必就釣不到魚。
所以,我個人覺得,釣位選擇,要結合天氣、水溫、水流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天氣冷,魚就會躲到深水區;天氣熱,魚就會上浮到淺水區。水流湍急的地方,魚比較少;水流緩慢的地方,魚比較多。所以,釣位選擇,要結合實際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釣竿的長短之爭
釣竿的長短,這也是釣魚人經常討論的話題。有人說,釣竿要長,才能釣到大魚;有人說,釣竿要短,才能釣到小魚。這兩種說法,你一聽,好像都有道理,但實際上,釣竿的長短,並不是決定釣魚大小的關鍵因素。
我記得去年春天,我在一個小河邊釣,別人都用長竿,我卻用短竿,結果釣到了一條大鯉魚。這就證明了,釣竿的長短,並不是決定釣魚大小的關鍵因素。至於釣竿的長短,要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釣場的大小等因素來選擇,不能一概而論。
釣餌的調整與變化
釣餌的調整,這也是釣魚人的基本功。有人說,釣餌要濃,才能引魚;有人說,釣餌要淡,才能引魚。這兩種說法,你一聽,好像都有道理,但實際上,釣餌的濃淡,並不是決定釣魚效果的關鍵因素。
我記得去年夏天,我在一個水庫釣,別人都用濃餌,我卻用淡餌,結果釣到了一條大鯉魚。這就證明了,釣餌的濃淡,並不是決定釣魚效果的關鍵因素。至於釣餌的濃淡,要根據魚兒的口味、水溫、水質等因素來調整,不能一概而論。
結語
釣魚,這可是門技術活,不是光靠口說就能釣到魚的。釣諺,這玩意兒,要學會靈活運用,不能死守。你要是死守釣諺,那肯定會釣不到魚。你要是學會靈活運用釣諺,那釣魚就會變得更容易。所以,我個人覺得,釣魚,要學會靈活運用釣諺,不能死守,這樣,釣魚才能變得更容易,也更容易釣到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