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找底技巧:精準觸底,輕鬆上鉤
釣魚找底,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有許多門道。不少釣友覺得找底是廢話,有沒有都一樣,其實完全錯誤。底找不準,釣餌怎麼會沉到魚的嘴邊?浮標的信號自然就亂了,想釣魚?難!找底是釣魚的基礎,基礎不穩,再好的技巧也是空談。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找底的技巧,讓大家釣魚時不再擔心餌落不到底,輕鬆上鉤。
許多釣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找底時浮標露出水面3目,一掛餌,浮標突然變成4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人會說,肯定是餌太輕了,浮標被餌帶上去了。其實,這並不複雜,關鍵在於你用什麼東西找的底,這個東西的體積和重量跟你的釣餌有沒有差異。如果是長期穩定的靜流區域或者積淤較厚的養殖池塘,水底往往有一層厚度不等的“虛底”,像粥醬一樣軟。用比較重的鉛皮裹在鉤上找底,鉤很容易穿過虛底,落在較硬的“實底&rdquoi;上。換上釣餌後,因為餌的重量比鉛皮輕得多,鉤沈底時不是落在虛底的表面,就是埋在淺表,浮標露出水面的目數自然就增加瞭。我還試過用跟釣餌體積相仿的橡皮塊找底,但必須強調的是,橡皮塊的大小和重量應該跟釣餌的體積接近,一旦橡皮塊的重量超過釣餌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出現上面說的現象。這就好比,你在軟泥地上踩一腳,然後換個輕飘飘的泡沫鞋再去踩,感覺肯定不一樣。所以,用既硬又重的釣餌在虛底較厚的水底釣魚,餌會穿過虛底落在實底上,魚看不見、吃不著餌,你還想釣到魚?難上加難。
那怎麼辦呢?我推薦用小橡皮塊找底,理由有二:一是不會脫落,底找得準;二是可以根據視標的粗細,釣餌的輕重,虛底的軟硬選用重量不同的橡皮塊,十分隨意。橡皮塊取材方便,取學生擦字的橡皮用刀片切成大小不等的立方體就行。橡皮塊的大小和重量選擇應以浮標2-3目浮力需要的重量為宜,或者稍大於釣餌重量,在標尖能超過掛餌刻度1或2目即可,過重或過輕都不好。這就像做菜,火候不到,菜肯定不好吃。用適合的火候,才能做出美味的佳餚。
釣靈,可把橡皮塊掛在下鉤上找底;想釣鈍,就掛上鉤。為瞭確保能找準底又不過瞭底,可以采用“反向驗證法”來檢驗。比如,調5目釣5目。上鉤掛橡皮塊雙鉤到底,得到標尖露出水面5目,然後把浮標往下移1目,看是否變成4目,要是沒變,說明已找過瞭底。調整的方法是,接著將浮標往下移,直到變成4目,然後把浮標上移1目,使它回到5目位置就行瞭。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保證到底又不會測過頭。這就像測量身高,先用尺子量一次,然後再反過來量一次,兩次數據一樣,才放心。
換上釣餌後,如果釣餌的重量比測底用的橡皮塊輕,浮標會上升一點,可再將浮標下移到5目,也可暫時不動浮標,就這樣先釣著,看浮標動作和中魚效果再調整也不遲。對於是不是找到瞭底,有些人總覺得不踏實、心裡沒底。對此,我的看法是,寧可再花些時間,一定要把底找實瞭,千萬別湊合。特別是釣鯽魚,註意不讓餌穿過虛底非常重要,因為鯽魚不是鯉魚,沒有掘泥覓食的本領。鯽魚吃食比較斯文,餌要是沒到嘴邊,它絕對不會理睬你。所以,找底要仔細,千萬不能馬虎。
還有許多釣友會問,怎麼判斷水底是虛底還是實底?這其實沒有絕對的方法,只能憑經驗判斷。如果你發現每次找底都穿過一層軟泥,那麼很可能是虛底。你可以試著用不同的重量的鉛皮或者橡皮塊找底,如果發現鉤的沉澱深度不一樣,那麼說明水底有虛底。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觀察水底的沉澱物,如果水底有許多泥沙,那麼很可能是虛底。這些方法都需要釣友們在實際釣魚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掌握得更加熟練。
釣魚找底,看似簡單,實則複雜。需要釣友們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希望今天分享的技巧,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記住,找準底,才能釣好魚,這話絕對不錯!別再認為找底是廢話了,它可是你釣魚成功的关键之一。好好學習,好好實踐,相信你一定能夠釣到更多的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