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氏大法:釣魚秘籍,一招製勝

精解化氏大法是何物?化氏釣魚大法是什麼

用懸墜釣組釣魚,總是先上小魚,而且沒有辦法驅趕它。有人說是釣餌霧化引起的,用硬餌、大餌釣遲鈍,問題就解決瞭;有人歸罪於浮標,說細標尖的浮標過於敏感,改用粗標尖浮標可以把小信號過濾掉。請問哪種說法正確?

釣魚心態與浮標的運用

在現代釣魚技術中,鉛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懸墜釣法用浮標把鉛墜提起來是為瞭減少魚吸入釣餌的障礙,與此相對應的就是大墜用大標,小墜用小標。然而為什麼用大標,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認識的。比如走水,一個傳統釣手懂得添鉛皮,添到鉛墜不走,浮子就停住瞭。懸墜釣組是二力平衡,墜標聯動,加鉛皮到鉛墜落底,浮標也停住瞭。從最後結果看,兩者一樣,都是以鉛墜增重來限製浮標移位,但從魚咬鉤需要克服的阻力來看,兩者的差別就大瞭。在傳統釣組上,鉛墜增重意味著魚要牽動或提起鉛墜的阻力增大,如墜重從3克增加到3.5克,魚就得花不少於3.5克的力氣才能移動鉛墜。懸墜釣組在添加鉛皮前先實現瞭二力平衡,墜重被浮標的牽引力平衡,如3號浮標的吃鉛量是3克,墜重被浮標平衡就是零阻力,添加0.1克鉛皮,鉛墜下沈水底,對魚來說,隻須克服0.1克的阻力,浮標就有瞭反應。

在水庫釣魚和池塘一樣,先調標、再找底,但拋鉤一定要拋準。之所以出現一竿見不著標,一竿又全冒出水,都是拋鉤不準引起的。水底是斜坡,往前5厘米會深許多,偏瞭5厘米,鉤落在凸起的巖石上,時深時淺與釣餌和浮標無關。

兩個人在水庫釣魚,可能懸墜釣組不如傳統釣組釣得多,因為懸墜釣組都是小動作或者有 動作提竿無魚。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心理不穩定。

傳統釣組是瞄著大魚來的,餌大,墜重,小魚吞不下餌、牽不動墜,能產生信號肯定是魚銜住瞭鉤,雖然提竿次數不多卻竿竿中魚,這是應該肯定的。懸墜釣組大小兼顧,隻要有魚咬鉤浮標都會反應出來。然而水庫釣魚是沒有具體對象的,想發揮懸墜的優勢,既釣大魚又釣小魚,在線組和鉤型的選擇上就出現瞭比釣大魚的線細,比釣小魚的線粗,鉤也是這樣。這種介於兩可之間的選擇會帶來什麼後果呢?1.小魚吞不進餌,標尖升降頻繁,卻沒有確切的動作;2.大魚吸進瞭餌,卻又能吐出來,信號稍縱即逝,難以把握。要想雙豐收,我建議在有時間的前提下專釣大魚,不要看到別人上小魚就按奈不住,如果控製不住,那就放棄釣大魚, 換小鉤細線。期望大小兼得,實質是心理不穩,浮躁。

精解化氏大法是何物?化氏釣魚大法是什麼

我在秦皇島第五屆“海獅杯”最後一輪釣混合魚的比賽中就差點吃瞭大小兼顧的虧。由於第一天的3場比賽都是上幾尾鯽魚後,來條鯉魚,鉤用4號袖,子線0.6號可以鯉鯽兼顧。第二天,回鍋魚多瞭,魚吃餌的動作變得非常微弱,一吸就吐,隔幾分鐘又能發現鯉魚進窩的跡象。當時,我用的是袖鉤3號,子線0.4號,攻鯽魚。看到鯉魚攪起的渾水心裡一直想換線組,但看到隔瞭兩個釣位的鄧剛穩篤篤在釣鯽魚,心裡就平靜瞭。釣魚隻能保守,想大魚又想小魚,是釣不好魚的。在復雜魚情中隻能以一種魚為主。大小兼顧是野釣釣手的普遍現象,也正因為這樣,才有瞭對釣組的疑惑,其實與浮標是沒有關系的,因為不管標多大,調標都是二力平衡,問題是如何運用上把握不準。許多人認為,釣大魚的餌應該硬一點,但硬到提竿把餌從魚嘴裡拽出來,能怪浮標嗎?

老年人不服老,想釣大魚,但視力不行瞭,看不清標尖,揶揄懸墜釣法是釣小魚專用。接受新事物快的老人發現懸墜釣法可以及時反映魚訊,但標尖太細,既然調標都是二力平衡,那麼用粗標尖的浮標也不會不合適。同樣,一些用超長釣竿的朋友也認為,拋鉤遠,標尖應該粗一點。我理解這些想法,但要提醒大傢註意,在相同調目下粗標尖和細標尖浮標的差別是很大的。1.加粗的標尖都是空心,同樣調4釣2,細標尖浮標搓小餌就能找到底,拋鉤是兩餌觸底;拉餌,上餌輕觸底,也可能是離底,但下餌觸底是可以從標尖上反映出來的。線組相同,換粗標尖浮標可能會找不著底,特別是餌比較鬆散的時候,兩鉤下沈中失去的餌重相當於入水前的2/3,兩餌始終懸著,還怎麼釣大魚,恐怕連小魚也難釣著瞭。2.標尖粗瞭,排水量就大,而且浮力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164.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