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高手臺釣,一釣一獲,樂在其中。

我自從1998年4月學會釣魚,僅僅玩傳統釣3個月左右,當時我從《海峽體育。釣魚專刊》中知道有種釣法叫臺釣。那時,我就有種躍躍欲試的沖動,但可惜的是,身邊能夠教教我的人卻沒有。他們都是傳統釣的行傢裡手,卻不太在意臺釣的新法。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沒辦法,幹脆自學唄!

記得當時的市場上幾乎沒有介紹臺釣的資料,我隻記得上海出瞭本《釣魚手冊》無錫張長工等幾個人編的書。他們對臺釣的認識也很膚淺,遠遠沒有現在那麼豐富和透徹!在那時節,即使能讀到涉及臺釣的資料也就那麼多瞭。

我按照書刊上介紹的方法,試著組合釣組,線和傳統釣的沒什麼區別,都比較粗,相當於現在的3~4號線,子線相當1。5~2號那麼粗。鉤子大鉤,相當伊士尼9~10。浮漂選的是1元一枝的木質漂。說得難聽點,真是\"老、大、笨、粗\"。

但就是這樣,和幾個傳統釣友到蔣村活動——一個村民承包的河道。一天十元,魚獲不論。那時,我們叫那地方\"十塊頭\"。那天,我帶著我粗笨的釣具組合,用純東峻做餌,竟釣得3、4兩鯽魚10條多,斤巴重鯉魚3條還是4條,奇怪的也釣上2斤多的一條黑魚。而我們同去的傳統釣友收獲甚微。這次,我堅定瞭繼續玩臺釣的信心!

後來,我陸續認識瞭杭州的一些高手,如陳波、莫之光、張欣、朱根榮、劉龍等,他們此時已完全臺釣化,裝備精良,釣技超群!他們的師傅主要是1989年橫掃大陸、震驚釣壇的第一批來大陸人士,尤其是呂景新!呂景新曾在杭州舉辦過臺釣培訓班,現在的浙江省釣協仍然保留著那時的培訓錄象帶!我曾翻錄過。

後來,我也陸續參加過\"老鬼杯\"、\"南北精英對抗賽\"、\"龍王恨杯\"、\"西湖杯\"等華東區或者本地的大型比賽,沒有獲得名次倒是次要,主要通過這些比賽,既認識瞭釣壇舉足輕重的大師級人物,又學得瞭技術。說得直接點,就是偷瞭拳頭!我曾見過王永貴、易哲、徐淩超、吳麗玉、吳世雄等,觀看過他們的表演,間接學習瞭他們的經驗。

從1998年7月,我的戰場轉到西湖,開始玩的是拋海竿,什麼爆炸鉤、什麼瓶蓋鉤,什麼釣底、什麼釣浮。全玩過,但總的感覺不夠爽!到現在,我的拋竿技術也很老道!這都是那時練出的技術。

大概2000年吧,有個小朋友勸我學釣\"蕩肚\"。他是在釣魚時認識陳波的,就隨陳波學釣魚技術。陳波號稱是他的師傅!他告訴我,此魚釣起來很爽,一是中鉤速度快,魚獲多,二是此魚拉力絕對夠勁!禁不住他的誘惑,試玩瞭幾次,感覺就是不一樣!

一個字\"爽\"!一發不可收拾!當時一般高手的收獲,\"蕩肚\"可釣到百條左右。我這位小朋友那時已能釣到80條左右!一開始,由於這種魚體小、口小,我平時釣慣瞭大鉤,很難釣得起來。連續好幾次,收獲都在30~40條之間徘徊!

經過幾年的磨練,加上自己用心學習!從2001年起,我在西湖的收獲開始穩定在200條以上!後來的陳波、張欣、朱根榮、莫之光等一大批高手,都不在我之上。我的魚獲數量穩穩上升,200條、300條,最多一次竟達到300多條。我記得回傢剖魚往往要花好幾個小時,有次,一邊剖魚一邊睡覺。實在太累瞭!

現在我將自己的學習臺釣的體會說出,希望能給大傢一些啟發,則心有甘也!

學習臺釣的體會

我認為,學習釣魚, 應該端正思想,此話聽起來有點別扭。但當我將話說完,也許你就會不覺得別扭!我們釣魚的目的不是為瞭吃魚,假如你覺得自己釣魚的目的就是為瞭改善傢裡的生活,就是為瞭嘗鮮!那就當我沒說。因為現在這個時代,買不起魚的人傢幾乎沒有!有的隻是生活的重擔,工作的壓力和身體的臃腫!我們應該將釣魚視做親近大自然、釋放心情和鍛煉身體。同時,和魚鬥勇鬥智將會使我們得到滿足,找到成就感!

未完待續。。。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166.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