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飛繩釣,一技獨秀”
其實我玩飛繩的資格不算久,甚至可以說是一位初學者,我在此僅就高雄一帶,個人海水飛繩釣過的魚種為大傢作個簡單的介紹,希望對學習海水飛繩而不知如何下手的釣友有所幫助,錯誤之處也請各位指教。
1、大眼海鏈:主要釣場為愛河西段後勁溪下遊興中橋一帶,標準體長為20至40厘米,六十厘米級的不多見。釣時宜采用O至4號竿能享受其強勁的拉力。前導線以三號碳素線起跳,蝦型或小魚型擬餌,搖擺尾及白雞毛鉤為佳,黃昏或夜間可用波爬毛鉤。由於其拉力強悍,鉤子可采用粗條的管附2至4號自行綁製。一般來說,夜釣的情況多比白天好。
2、黑星笛鯛:柴山淺灘處有,生存習性與花身雞魚類似,但數量不多,也沒有群遊的習性,同時釣獲的有小沙梭跟魚仔:用迷你蝦誘釣,但釣獲者多為幼魚,在此不多加介紹。
3、花身雞魚:佈於高雄港內修船平臺,淺泥灘或旗津、柴山一帶的礁沙交匯處,一般肉眼目視其群遊嬉戲。由於體形不大,宜用O至2號竿,視水深采用不同升降系數的前沈線,前導線1至1.5號的二尺長,蝦型、小魚型或蛆型毛鉤,魚型毛鉤宜采用不繡鋼珠綁製,以加強其上浮效果。釣時抽線不宜過快,盡量讓毛鉤貼底而行,花身雞魚一般都是群體出現,動作放輕,姿勢放低可以多釣。
4、小浪人鰺與巴拉金梭魚:主要分佈於高雄港內修船平臺及豆仔群集處。適用毛鉤釣的小巴拉金梭魚最大不超過五十厘米,浪人夠也以巴掌以下體型為主,釣時不加前沈線,以小魚型毛鉤或小鴨毛鉤為主,巴拉金魚嘴大,以長尾的雞毛鉤最能奏效。前導線1.5至3號,配合3至4號飛繩竿就可以。
5、斑點青鱗與真夠小逆鉤夠:分佈在第一港口突堤及中山大學海科院前沙灘處,為季節性洄遊魚類,主要釣期為4至6月,出現時幾乎整個海面都是。釣時為瞭抵抗西南季風,宜采用3號的竿,配合升降系數低的前沈線,以及20鉤子綁製迷你蝦。魚群在水面掠食赤尾時為最佳拋竿時機。
6、夜行性小魚:廣泛的分佈在各港口海域,以擬金眼鯛、天竺鯛科的魚種為主。這些魚種隻要天黑就會瘋狂索餌,釣到最後你會覺得很煩,裝備上可采用輕裝備即可,飛繩竿O至2號,1.5號前導線加上約16號鉤綁製的小魚型毛鉤就可以對付所有情況,釣時不需要拋遠,沿著岸邊緩緩拖動就會中魚,隻是體型都不大,又脆弱,放生的動作要快一點。
7、花鰹每年冬末春初開始靠岸回遊,為高雄沿海飛繩釣一年一度的重要祭典,靠岸地點為各港口突出的海堤。初期數量頗多,但體型小,約一斤半至兩斤,春季結束前數量驟減,但此時體型有的已重達七八斤,拉力甚為恐怖,垂釣裝備可采用加強版,飛繩竿8至10號,配合8至10號WF浮性本線,前導線三十磅以上,與五厘米以上金蔥絲小魚型毛鉤,收線速度宜快,並隨時整理好收回的滯線,以免中魚時卡線而造成遺憾。
8、日本金梭魚:每年6至7月會大量出現於西子灣白燈塔外側海域,數量多且容易上鉤,體型約20至30厘米,拉力還算不錯,是很適合初學者練習的小型魚種。飛繩竿3至5號、前導線一寸長,加上升降速率較大的前導線,毛鉤以加捲尾的小魚型較為好用,大小約14號。垂釣時拋投於消波堍外緣處再以約一秒兩次短促的速度抽線抽動毛鉤,如果有金梭魚藏身其中,很快就會躥出來輪番攻擊。西子灣燈塔的金梭數量頗為龐大,記得第一次帶一個不曾玩過飛繩的朋友來此試釣,短短兩個多小時我們就搞上瞭六十多尾,尤其是黃昏時段,兩人幾乎一竿一尾,不斷捧場的金梭連續咬爛好幾個毛鉤,那一次雖然過癮,卻也讓從未接觸過飛繩釣的那位朋友手酸瞭好幾天,也見到瞭飛繩釣法神奇的地方。
9、斑鱵與扁鶴鱵:主要分佈於高雄港外,一、二號港口燈塔處及潮流較為暢通的沿岸海域。釣時為瞭抗風及遠投,以5號以上竿子配合WF重量前置飛繩本線較為實用,當然在天氣狀態許可之下,能用輕裝就用輕裝。毛鉤方面配合其尖嘴宜采16號左右的鉤子,以白色兔毛綁製,盡量使其膨鬆,而易浮於海面,或旨在鉤處加上小片泡棉增加浮力,這兒的水鱵和鴿鱵有個壞習慣,那就是喜歡咬水面的東西,你的毛鉤隻要能在水面畫出水紋,那就可以說你成功一半瞭。
10、棘馬鞭魚主要也是分佈於高雄港外,一、二號港口燈塔處及潮流較為暢通的沿岸海域。這種魚種喜歡在礁石間穿梭,體型細長,拉力不錯,但不太容易釣到。釣時宜用4至6號竿,配合WF浮性本線,前導線1.5至2.5號,毛鉤以小魚型或蝦型為主,鉤子宜用14至18號。釣時需要耐心,讓毛鉤在礁石間隨波逐流,一旦有魚咬鉤,收線要迅速,但也要小心不要讓魚衝走鉤子。
釣飛繩除了要掌握好釣技之外,天氣與潮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黃昏與夜晚是飛繩釣的黃金時段,這時候魚類的活動量較為頻繁,也更容易上鉤。此外,潮汐也是影響釣情的關鍵,滿潮時水比較湧,魚比較活躍,但要注意不要拋投到人多的地方,安全第一,釣樂第二。
最後,我想說的是,飛繩釣雖然看似簡單,但實則不然,需要多加練習才能掌握其中的要領。希望各位釣友都能在飛繩釣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也祝大家都能釣到大魚,滿載而歸。
釣場選擇與注意事項
選擇一個好的釣場對於飛繩釣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般來說,我比較喜歡選擇在港口附近或者海堤邊釣,這些地方魚類活動較為頻繁,也更容易上鉤。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地方往往人來人往,釣時要特別小心,不要擋到別人的路,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站在太靠近水邊的地方。
另外,選擇釣場時也要考慮天氣因素。天氣不好時,海浪較大,風也較急,這時候釣飛繩會比較困難,也容易有危險。所以,釣時要根據天氣情況來選擇是否出門,如果天氣不好,還是待在家裡休息比較好。
裝備維護與調整
飛繩釣的裝備雖然不複雜,但也要定期進行維護與調整,才能確保釣技的發揮。例如,飛繩竿要定期檢查是否有斷損,前導線要根據不同的魚種進行調整,毛鉤也要定期清洗,以免生鏽。
此外,釣時也要根據不同的魚種和釣場情況來調整裝備。例如,釣大魚時要使用較粗的鉤子和前導線,而釣小型魚種時則可以使用較細的裝備。另外,釣場的水深和潮汐情況也要考慮進去,選擇適合的升降系數和前沈線。
釣法要領與技巧分享
飛繩釣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釣到大魚。例如,拋竿時要用力均匀,讓飛繩穩定地飛到目標位置;抽線時要根據魚的活動情況來調整速度,不要過快或過慢;中魚後要迅速收線,但也要注意不要讓魚衝走鉤子。
此外,釣時也要注意觀察魚的活動情況,例如,魚群在水面掠食時是拋竿的最佳時機,而魚兒在礁石間穿梭時則需要耐心等待。另外,釣時也要保持耐心和專注,不要被周圍的雜音干擾,才能更好地感受釣樂。
飛繩釣是一種非常有趣且充滿挑戰的釣魚方式,適合各種年齡和經驗的釣友來體驗。希望各位釣友都能在飛繩釣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也祝大家都能釣到大魚,滿載而歸。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