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拱釣法:精準定位,一觸即中
戳拱釣法的相關釣魚知識 戳拱釣簡單易行、見效快、收獲大,又稱系草釣或對口釣,是一種流傳很久,適合野外春季釣魚的傳統釣法。一般在春末夏初鯽魚產卵後,浮在水面拱食水面嫩草時,人們把釣餌遞到拱草位置,誘魚上鉤。所以戳拱釣時間性極強,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從一天24小時看,以9時至16時為戳拱釣的最佳時間。
戳拱釣,一般使用4米或者8米,竿梢硬而有彈性的釣竿為宜,以便很容易地迅速提出草縫。魚線要求軟,護線要求長一些,按螺旋形固定在竿上,留風線40~130厘米不等,末端拴上魚鉤。魚鉤要求鉤尖鋒利,不使用墜和漂。釣餌以紅蚯蚓為佳,小白蝦更好。戳拱釣的理想天氣為晴朗無風。
戳拱釣分岸邊釣和船釣兩類。岸釣要求釣竿長、竿梢硬。船釣則用短竿,以便於操作。戳拱的垂釣方法的關鍵在於聽、看、叫三個字。
聽就是用耳朵聽水中有沒有覓食是聲音。如果在佈滿浮萍的大水面上,大量鯽魚在吃食,能聽到嘈雜的聲響,如熱鬧的大集市。那聲音啊,清脆響亮,彷彿有人用小鏟子撥水草似的,一聽就知道有好魚在動作。
看就是用眼睛看水草的動向,若水草被魚拉得上下抖動,便可以悄悄地將魚鉤放在扯動的草邊水中。鉤餌放在水中離水面16.5厘米左右的位置,手緊握魚竿不要動。當魚嗅到可口香味後,會迫不及待地吸餌入口,這時要低竿頭放線,隨魚給線。風線飛魚輕輕往下拉,當沈入水中6.6厘米左右時,擡竿起魚,百發百中。這招很靈,準得嚇人,一點點誤差都没有,魚進嘴了,竿稍微一動,線就松了,魚就上來了。
如果魚在下餌後不咬鉤餌,可將魚竿在水中輕輕提拉兩三下,誘魚吞食。這叫「頑魚搖竿」,魚兒有時就是看著不動,你一動它就來了。如果兩三分鐘仍不吞鉤,仔細聽,水中已無魚咬草的聲音,說明魚已經驚走,就應另換咬草的魚再釣瞭。這時候別急,換個地方,換條草,魚總有會開口的。
叫釣上一條魚以後,魚被驚嚇會散開,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模仿魚覓食的呼喚聲,以誘魚起拱,以便繼續再釣。這個「叫」啊,不是真的用嘴叫,而是用竿子輕輕碰水面,發出「咻咻」的聲音,像小風吹過水一樣。這樣做,不會嚇跑其他魚,反而會吸引更多魚過來。老釣手們都會這個,技術高明,別人看起來跟玩似的,卻總能釣到魚。
戳拱釣的所有操作幾乎在魚眼皮子底下進行,所以技巧必須勤學苦練才能取得成功。先要識拱,也就是能發現魚在吃草,這點需要積累經驗。看水草動,聽水聲響,一點點微小的變化都逃不過老手的眼睛和耳朵。而後要點的準,即正好把鉤餌放在魚的嘴邊,而不驚動魚兒,學會這一套還需要下工夫的。駕輕就熟後,用戳拱的方法釣在水面吃草的鯽魚,要比底釣收效大得多。底釣是等魚來找餌,戳拱是送餌到魚嘴邊,魚那有不來的道理?
戳拱釣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天氣。最好是沒有風的晴天,風一大,水面波浪紋生,魚根本看不清你在哪裡放餌,而且風吹得魚也不愛動。有時候,陽光太強了,魚也躲到陰影裡不動,這時候就得找個陰涼的地方,或者等陽光轉向。還有一點,水要相對寬廣,水太窄了,魚沒地方跑,也拱不太起來。水要清,草要密,這樣的環境最適合戳拱釣。
釣餌也很重要。紅蚯蚓是經典的戳拱釣餌,魚聞著就來,簡單直接。小白蝦也不错,個頭小,魚吞得快。有時候,也可以用點麵粉加水調成糊糊,掛上點麥麥漿,魚也愛吃。餌要少量,一次放一兩條蚯蚓或者幾顆小蝦就夠了,多了反而會亂掉,魚都來吃餌,沒人吃你的鉤。
操作上,要靈活。看到水草動了,不能急著放餌,要等一會兒,看魚是不是真的在吃。如果魚只動一下就不動了,可能是驚了,就應該移動位置。如果魚一直動,那就準備放餌。放餌的時候,要輕,要慢,用手把釣竿往前送,而不是直接扔出去,免得嚇跑魚。餌放下去後,要等一會兒,魚自己來吃,不要亂動竿子,魚會覺得奇怪,就不來了。
戳拱釣的樂趣在於它的靈活和刺激。你跟魚之間就隔著那點水,魚吃餌的聲音、水草的晃動,你都一清二楚。突然,竿稍一動,你知道魚來了;魚一吸,你線一放,魚就上來了。這種即時的反應,需要練習,但一旦練會了,就非常過癮。而且,戳拱釣能釣到很多條魚,一個地方釣不好,換個地方,可能就有好魚在吃食。這種釣法,適合跟朋友們一起玩,可以比賽誰釣得多,誰釣得好,非常有趣。
戳拱釣是一種很棒的釣法,適合初學者,也適合老手。它不需要很複雜的裝備,也不需要很深的理論知識,只需要多練習,多觀察,就能掌握。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去水邊試試戳拱釣,感受一下魚吃餌的刺激,享受一下大自然的寧靜,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記住,戳拱釣,精準定位,一觸即中,這不僅是技巧,更是對自然的敬畏和對釣魚的熱愛。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