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調漂,輕鬆釣獲。
台釣過程中浮漂的調整技巧知識、正常情況下的調漂
臺釣在正常情況下,對浮漂的調整通常是調四目釣二目。
調整浮漂,分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先將浮漂座捋近鉛片座,使魚鉤至浮漂標示桿的長度,小於水的深度。然後,在空鉤的狀態下,在鉛皮座上增加或減少鉛片,使漂露出水面四目。這時,魚鉤和鉛皮座都懸浮在水的中間,而不是沈在水底,故稱“懸墜釣法”。
在開始調整時,要在鉛片座上多卷些鉛片。投入釣點水中後,若浮漂完全沈入水中,說明鉛片過重,可用剪刀把鉛片剪去一點再試,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四目,鉤墜的位置懸在水中,就算符合尺度瞭。
第二步,在調好四目的基礎上,兩隻鉤子都掛上餌,投到釣點,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中。這時浮漂就會慢悠悠地全部淹沒在水裡。然後將浮漂上捋,直至露出水面二目,並且雙鉤沈底。調整浮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可以開始垂鉤瞭。魚若吸餌,則浮漂的標示桿全部淹沒於水中。對於高質量的浮漂,假如魚餌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則浮漂會在水中上升一目,倘若魚餌已全部溶於水中,則浮漂應是四目浮於水面,表示此時餌已溶化,變成空鉤子浮懸於半水,就應及時換餌瞭。
正常情況下為什麼通用調四目釣二目呢?調三目釣一目或者調五目釣三目行不行呀?回答是可以的,下面一節也將證實這三種調法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多用調四目釣二目呢?由於如調五目、六目的話,快要到盡頭瞭,再要調靈的話就沒有多少餘地瞭,而且垂釣時漂尾露出水面太高瞭,受風的影響就會大一些;假如調三目,釣的目數範圍就小瞭,隻能釣一目,要調靈的話隻能再調半目瞭。
為什麼釣二目呢?這個"二"字是由調四目這個"四"字決定的,由於兩目產生的浮力與雙鉤的兩小團餌料的重量大致差未幾,調四目釣二目,鉤、餌接地輕,保證瞭適中的敏捷度。
特殊情況下的調漂
實踐證實,正常情況下采用調四目釣二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較好的,是最基本的調法。但是跟著魚情、水情、天色等詳細情況的變化,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調四目釣二目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調整。例如,氣壓低、水質不好、魚過飽或胃口不好、覓食步履緩慢稍微,往往魚餌被吃光瞭,浮漂可能還沒有顯著的反應,這就需要把浮漂調得更敏捷一點。
反之,假如天色好、水情好、魚的胃口很好,或者小魚多,搶著找著吃的,而浮漂反應又很敏捷,甚至魚遊動對水產生的沖擊都會使魚餌移動,魚還沒咬鉤,浮漂就有反應,以致起竿總釣不到魚,這就需要把浮漂調得癡鈍一點。
調的目數多少可以使浮漂反應敏捷或癡鈍,釣的目數多少也可以使浮漂反應敏捷或癡鈍。這樣,除瞭調四目釣二目這個基準外,就可能泛起四種不同的調法:1、調靈釣靈;2、調靈釣鈍;3、調鈍釣靈;4、調鈍釣鈍。
從形式上和理論上講,這幾種調法是存在的,但從實際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討,有的調法沒有實際應用的意義,強求照搬照套就會使操縱復雜化,成瞭無效勞動。現在以調四目釣二目作基準,分析如下:
調靈釣靈
增加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一目,這樣,浮漂反應就靈一些。
調鈍釣鈍
減少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三目釣三目,這樣,浮漂反應就會癡鈍一些。
調靈釣鈍
增加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三目,一個靈,一個鈍,數目相同,相互抵消,與調四目釣二目比較,除瞭漂尾露出水面高一點外,效果是一樣的。假如盲目地把調四目改為調五目釣三目,那就會成瞭多此一舉的無效勞動。實在為瞭取得這個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變鉛墜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變調的目數,隻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為調四目釣三目就行瞭,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煩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