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墜釣底,浮漂顯蹤
浮漂 底釣我們在垂釣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很多的魚訊語言,,時有上頂,時有下挫,時有停,時有動,但哪些是真正的魚口呢?哪些又都是魚兒在鬧漂呢?當然前提下我們必須是懸墜釣法才行,這完全的區別於傳統釣的看漂規律,所以,我個人認為,不管是用臺釣還是競技釣技法的釣友們,都不太適合老年人,因為這些釣法多是要求眼急手快,哪怕思想上有一點點的放鬆,就有可能丟失魚就餌的準確信息,但也不得不打擊一下初學懸墜的釣友們,不要小看老一輩的傳統釣法,為什麼呢。我一朋友曾經在野河中垂釣,對,是懸墜釣,就使我們用的拉餌,拉瞭一中午的串條,而旁邊的一位老先生使傳統七星浮標,個個大鯽魚,把我這朋友火的,回傢找我嘮叨,說下回去野釣一定背上長竿七星漂。
說著說著就扯遠瞭,我們言歸正傳,講講浮漂的魚訊語言。
底釣時的魚訊語言
釣底的時候也不能太較真,說我非得壓著鉤子,就釣底,鉤子不到底出的口永遠不擡竿,其實這樣不行,我感覺會影響上魚率。底釣的精髓在於鉤子能觸及魚常活動的水層,但也不能死守到底,有時候稍微離底也能抓到魚,尤其是在餌料足夠飽和的環境下。
如拋竿後,浮漂該立起,但超出時間沒有立起.這一般都是中,上層的魚接鉤瞭,再者浮漂立起瞭,緩緩下降,這時候突然停住瞭,或者加速瞭,或上送瞭或是斜著拉走瞭,都是我們垂釣過程中常常遇到的接口動作,.這時候及時揚竿中魚率相當高。當然也有其它情況,沒到位有可能是餌料較散,不到們就完全掉落。
調四釣二時的魚訊判讀
以常用的調四釣二來簡單的說說,這是很多釣友入門的調漂方式,相對容易掌握。
浮漂到底後,穩定在2目,不時冉冉升起1目左右後,又緩緩沈到2目,這是魚在鉤餌附近活動引起的,不可揚竿.但說明浮漂調校的比較靈敏,能夠反應到小魚的動作,這對於密林中的小物非常有效。
浮漂到位穩定後,先緩緩上升,如題1 ,而後短促有力的下頓.這是\"最標準\"的魚口,提竿的命中率最高。這種動作通常是一條魚正在主動吃餌,下頓的力度和速度都很有規律,不是亂動。
到底後,浮漂穩定在2目,慢慢上升,但在上升1目左右突然出現短促有力的下頓信號.很可能是兩條魚分別就餌,應在下頓的瞬間及時揚竿.雙飛的概率很高。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一旦遇到,絕對要緊盯,因為往往能連續中魚。
浮漂到位後,突然大幅下沈不見,多數是魚體撞線所致.可稍等片刻,若比見浮漂浮起,即揚竿。這種情況需要謹慎處理,有時候是大魚被絲絲不掛地蹭到鉤子,但也要排除鉤子被水草或其他物體勾住的可能。
浮漂到位後,緩慢上升,這大多是有效魚訊,不管其上升多高,隻要上升過程已停頓,即可揚竿中魚。如果是在野外大水面垂釣,上浮後出現緩慢下沈並且斜向沒入水中,多是大魚就餌,應等漂尾入水後,加力提竿,並做好溜魚準備。註意:浮漂上升途中不要提竿,一定要等其上升停止,方可提竿。
俚語中的釣訣
我們這邊有些釣友會說,“浮漂一動,魚兒一頓”,這話雖然簡單,但道理很深。浮漂的任何動作都可能是有魚,但也要分清是魚口還是水底的亂動。比如在潮濕的天氣,浮漂容易因水氣影響而自己晃動,這時候就要多觀察,不能一動就揚竿。
再來,有句話叫“小口慢慢動,大口猛下沈”,這也是根據經驗出來的。小魚吃餌的動作通常比較輕微,浮漂的動作也較小,而大魚吃餌則相對猛,浮漂的動作也較大。這裡的“猛”不是指突然間的大幅度動作,而是指有力量感,不是輕浮的晃動。
實戰中的總結與調整
掌握瞭以上幾點,基本上能在垂釣過程中得心應手瞭,但實際垂釣中還有很多變數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比如水溫、水流的影響,甚至魚種的不同,都會導致浮漂的動作不同。有時候,同一種魚訊,在不同的環境下可能代表不同的含義。
比如,在急流中垂釣,浮漂的動作會比較亂,這時候就需要更耐心地觀察,排除水流對浮漂的干擾。而在靜水塘中,浮漂的動作相對比較清晰,更容易判斷。這就要求我們在垂釣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適應不同的環境。
掌握瞭浮漂的魚訊語言,並不是說我們就能100%中魚,魚兒的世界還是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地方。但至少,我們能夠在垂釣的過程中,更準確地判斷魚情,提高中魚率。這也是我們垂釣的樂趣所在,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在這裡也願初學懸墜釣魚技法的朋友要多總結,多討論,多溝通。釣魚本來就是一件很隨性的事情,沒有固定的章法,重要的是享受過程,享受與魚的對話。每條魚都是一個故事,每一次垂釣都是一次體驗。希望各位都能在釣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