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必備:氣溫、濕度、風力、氣壓
釣魚,這件事兒,看似簡單,實則有道的。老話說得好,「千釣之計,賴於一發」。發啥?發的是釣竿,更是對天時、地利、人和的深刻理解。天時當中,氣溫、濕度、風力、氣壓,這四個玩意兒,就像是釣魚人的眼、耳、鼻、舌、身,離了它們,釣魚這件事兒,就淪為了盲人摸象,瞎子點炮,雖說也能碰巧釣到幾條魚,但多數時候,都是白忙活,浪費時間,糟蹋魚餌。真正的高手,無不是對這四樣東西了如指掌,像模像樣。
說起氣溫,這可是魚兒活蹦亂跳的關鍵。魚跟人一樣,也有個溫度適應範圍。太冷了,魚兒就躲在深水處冬眠,像個懶洋洋的貓,怎麼叫也叫不醒;太熱了,魚兒又會跑到陰涼處避開炎陽,像是人們熱得沒法下地勞動,只想在樹蔭下乘涼。氣溫,就像是魚兒的體溫計,體溫太高或太低,魚兒都不舒服,自然就沒精神咬餌了。一般來說,氣溫在15℃到25℃之間,魚兒活動最為頻繁,吃食也最為旺盛。這個溫度範圍內,魚兒會主動外出覓食,這對釣魚人來說,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氣溫的變化,也是有規律的。春天的氣溫,是慢慢升高的,魚兒也會慢慢從冬眠中醒來;夏天的氣溫,是急劇升高的,魚兒會逐漸躲到深水處;秋天的氣溫,是慢慢降低的,魚兒會逐漸準備過冬;冬天的氣溫,是急劇降低的,魚兒就會進入冬眠。所以,釣魚人要根據季節變化,來預測氣溫的變化,從而選擇合適的釣魚時間。
再說說濕度,濕度就像是魚兒身處的環境,濕度太大或太小,魚兒都不舒服。濕度太大,水面上會起霧,水中的溶氧量會降低,魚兒呼吸就困難了;濕度太小,水會變得乾涸,魚兒就沒有活路了。濕度,就像是魚兒的濕度計,濕度太高或太低,魚兒都不舒服,自然就沒精神咬餌了。一般來說,濕度在60%到80%之間,魚兒活動最為頻繁,吃食也最為旺盛。濕度的變化,也是有規律的。春天的濕度,是慢慢升高的,魚兒也會慢慢從冬眠中醒來;夏天的濕度,是急劇升高的,魚兒會逐漸躲到深水處;秋天的濕度,是慢慢降低的,魚兒會逐漸準備過冬;冬天的濕度,是急劇降低的,魚兒就會進入冬眠。所以,釣魚人要根據季節變化,來預測濕度的變化,從而選擇合適的釣魚時間。
風力,這東西,就像是釣魚人的障礙,也是釣魚人的幫手。風太大,水面會起浪,釣魚線會跳動,魚兒也會害怕,怎麼叫也叫不醒;風太小,水面太平,釣魚線動彈不得,魚兒也會覺得無聊,怎麼引也引不來。風力,就像是釣魚人的風力計,風力太大或太小,魚兒都不舒服,自然就沒精神咬餌了。一般來說,風力在3級到5級之間,魚兒活動最為頻繁,吃食也最為旺盛。風力的變化,也是有規律的。春天的風力,是慢慢增大的,魚兒也會慢慢從冬眠中醒來;夏天的風力,是急劇增大的,魚兒會逐漸躲到深水處;秋天的風力,是慢慢降低的,魚兒會逐漸準備過冬;冬天的風力,是急劇降低的,魚兒就會進入冬眠。所以,釣魚人要根據季節變化,來預測風力的變化,從而選擇合適的釣魚時間。
最後,說說氣壓。氣壓,就像是魚兒的壓力計,氣壓太高或太低,魚兒都不舒服,自然就沒精神咬餌了。氣壓的變化,也是有規律的。氣壓高,水中的溶氧量就高,魚兒就會覺得精神抖擻;氣壓低,水中的溶氧量就低,魚兒就會覺得昏昏欲睡。所以,氣壓高的時候,魚兒吃食就會更為旺盛;氣壓低的時候,魚兒吃食就會更為少微。釣魚人要根據氣壓的變化,來預測魚兒的吃食情況,從而選擇合適的釣魚時間。
除了氣溫、濕度、風力、氣壓這四個主要因素外,天氣現象也是釣魚人需要密切關注的。晴天,魚兒會比較活躍,吃食也會比較旺盛;多雲,魚兒會比較猶豫,吃食也會比較少微;陰天,魚兒會比較害怕,吃食也會比較少微;有雨,魚兒會比較躲藏,吃食也會比較少微。所以,釣魚人要根據天氣現象的變化,來預測魚兒的吃食情況,從而選擇合適的釣魚時間。
綜上所述,氣溫、濕度、風力、氣壓、天氣現象,這些都是釣魚人需要密切關注的。只有對這些東西了如指掌,才能夠選擇合適的釣魚時間,選擇合適的釣位,選擇合適的餌料,從而提高釣魚的成功率。釣魚,這件事兒,需要耐心,需要觀察,需要經驗,更需要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夠與自然和諧共處,才能夠享受釣魚的樂趣。
俗話說得好,「釣魚釣魚,靠的是一顆心」。這顆心,就是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對釣魚的熱愛之心,對生活的感悟之心。只有用心去感受自然,用心去體驗釣魚,才能夠真正享受到釣魚的樂趣。記住,釣魚,不僅僅是釣魚,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生态度。
所以,各位釣魚愛好者,出釣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天氣,了解氣溫、濕度、風力、氣壓的變化,選擇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釣位,選擇合適的餌料,才能夠有獲獲的收穫。祝你們釣魚愉快,大魚滿籃!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