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魚線?
上次跟大家分享过要怎样选择适合新手用的鱼竿,今天主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选择鱼线。先来介绍一下,鱼线又可以称之为线组,为什么要叫它线组呢,因为很久以前的传统钓线都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加上鱼漂和鱼钩就行了,而现在一套鱼线包括了主线,太空豆,鱼漂
上次我和大家分享了如何選擇適合初學者的魚竿,今天我將主要和大家分享如何選擇魚線。首先,魚線也可以稱爲線組。爲什麽要叫線組?因爲很久以前的傳統魚線非常簡單,只需添加一個浮漂和一個魚鈎即可,但現在一套魚線包括主線、Tai空豆、浮漂、八字形、鉛皮、子線、魚鈎等。使用不同的釣法,在不同的場景下,所選擇的釣線也是不同的。選擇時注意以下幾點:
1.釣魚線材料
目前,市場上魚線的主要材料有尼龍線、碳線、PE線、壯馬線和陶瓷線。一般你去賣漁具的商店或者在網上購買時,你會发現魚線有很多種,商家會完美地描述它們的特點和功能,所以新手根本不知道如何選擇。其實一般來說,如果使用台釣的方法,對於初學者來說,只需選擇尼龍線即可,並且其價格在20元左右一盤。
2.釣魚線的粗細
買的時候會標注魚線的粗細,一定要注意這一點。數字越大,釣魚線越粗,其拉力越大。由於新的廣告法,目前的釣魚線只會標上數字,但不會顯示其張力值。但根據老釣手的實踐經驗可以得出,一般1.5的主線張力值在3公斤左右,也就是釣4-5公斤的魚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新手只需要選擇1.5的線,這樣大魚小魚都能釣到。還需要注意的是,競技線不同於普通魚線。對於相同的數字,競爭線會更細。選擇時請注意比較。
3.釣魚線張力
在選擇魚線時,魚線的張力和膨脹值也是關鍵。如果您在購買時不確定,也可以詢問張力值。如果張力值較高,請選擇粗線。一般來說,日本和德國品牌的魚線拉力都很好,質量也能得到保證。
4.主線和子線
什麽是主線,什麽是副線?簡單來說,主線就是長線。過去的釣法是把魚鈎和主線綁在一起。現在流行的桌遊是主線和子線分開使用。一般來說,副線比主線細得多。例如,1.5的主線可以與0.8-1.2的副線一起使用。子線更細更容易隱藏,子線更容易隱藏魚鈎,所以魚不會輕易在水中找到魚線。而且釣大魚或者吊底的時候即使子線斷了,主線也不會有什麽影響。子線的柔軟度也更好,這樣魚在吃餌時更容易反射浮漂上的信號,這就降低了漏魚的概率。
釣線的選擇大概就是這些。給新手的建議是最好買已經綁好的主線組,價格也不是很貴,避免自己製作太麻煩。買了以後可以直接用。如果你想自己做,你應該記得買泰空豆,浮漂,鉛皮和8形環等。,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線組。
台釣的主線和副線是怎麽搭配的?
1.在選擇魚線時,我們應該配合魚竿,同時,我們也應該配合自己的釣魚水平。首先,標準布線應小於杆的承載能力,以避免連續斷杆,因爲杆通常很貴,斷了也沒用。你可以改斷線,但一般盡量避免斷主線,因爲漂流不便宜,所以子線一般比主線小。不同的魚力量不同,发力方式不同,所以釣到的魚也不同。主線對於一般釣魚人來說,1.5-3.5的主線可以應付1-15公斤以下的魚。建議一般配置2.0-2.5,適應性廣。對於有經驗的釣手來說,主線配置應該有自己的規劃。
2.請注意,釣線的張力並不是你不時能釣到的最大張力,因爲魚並沒有被釣到。1.5的主線也能釣10斤魚。只要你有技術,副線張力比你用的主線張力略小。一般來說,由於數量和形狀的原因,挂鈎有很多種,如尼龍線、編織線和火線。一般來說,根據釣到的魚的不同,會有一些不同的魚鈎類型,一般會使用套管和火線。此外,帶刺的魚和不帶刺的魚是有區別的。帶刺的魚後不容易抓魚,但脫鈎很麻煩。無倒鈎魚後,很容易釣到魚,但脫鈎方便快捷。
3.最近,一些漁具銷售商推出了蛇腹魚鈎,這種魚鈎不容易抓魚,而且容易摘鈎。常規主線配置:因爲有3.6和4.5極,所以有3.6和4.5主線。因爲3.6米竿主要釣鲫魚,所以爲了釣大魚準備了兩套1.5主線、一套1.2主線和一套2.5主線。
釣魚野釣用線組攻略,秘訣就是這些!
一般主線和副線是2: 1。我用1.5搭配1.2釣5公斤以下的魚,用2.0搭配1.5釣更大的魚。沒有固定的比例,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搭配。通常,如果您選擇精細的線組,則必須搭配軟杆。
台釣需要三大件,魚竿、線套和餌料。新手如何選擇優質的台灣魚竿?
釣魚野釣用線組攻略,秘訣就是這些!
技巧1:短杆和長杆的組合
一般來說,短竿負責近釣,長竿負責遠釣。根據不同的釣魚距離,我們可以組合出3.6-4.5米的短竿和6.3-7.2米的長竿。對於短杆線組,建議使用1.5的主線和0.8的子線,並挂3-4號鈎。對於長杆線組,建議使用主線3.0-3.5和子線1.5-2.0作爲主線,長杆線組的長度比杆長約50厘米。
技巧二:雙長杆組合
很多釣魚人可能不會準備一根短竿和一根長竿,而是會準備兩根或多根長度相近的長竿。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釣魚距離相似,即使使用不同的線組和鈎號,也不能保證小線組不會錯過魚。
我們首先面對的是漁具的選擇。大多數新手漁民不知道不同種類的漁具有什麽區別和優勢,以及如何選擇它們。
一般台灣魚竿可分爲軟竿和硬竿,每種不同強度的魚竿會有不同的主要用途。別名46、37、28竿,台灣釣魚最常用的是超硬釣(28竿)。釣魚人要根據釣到的目標魚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魚竿。魚竿的硬度與含碳量有關。越高越硬,但越容易斷裂。所以釣小魚用硬竿追求手竿的完美和輕盈,釣大魚用軟竿避免爆竿。
選擇魚竿時,首先要看魚竿的表面,油漆的光滑度,無色斑,竿尖和軟連接器之間的附著力差,以及魚竿的每一節與前一節之間的連接不均勻。詢問每根電杆兩側是否有裂紋,壁厚是否對稱。如有必要,檢查每個電極(振動型)的內置連接器的長度,20-40毫米。新竿拔出後,握住竿柄,用力做出魚的姿勢,將竿提起。當杆伸出超過60度的夾角時,我感覺杆手中的淨重在杆的中間,或者說是從手掌中取回的。淨重回收到手掌的杆子是好杆子。相反釣魚的時候感覺竿越來越重。
重量感和它本身的重量是兩個意思。優質的魚竿使魚竿的重心按照第一直徑、第一直徑和第二直徑後退,握在手裏不會太重,這意味著淨重是重量感。一般店家都會標明自己的重量,通常是沒有後擋的淨重。自己的體重只能作爲參考,但它仍然是最重要的主要參數。以4.5米爲例,其自身重量在100克左右,如果重心做得好,應用起來會很舒服。
台灣魚竿分爲軟竿、硬竿和超硬竿,每種不同強度的魚竿都有不同的主要用途。超硬釣法是台釣中最常用的釣法,釣魚愛好者應根據自己的目標魚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硬竿。魚竿的硬度與含碳量有關。碳含量越高,越硬,但越容易斷裂。所以釣小魚用硬竿追求完美的手感和輕盈,釣大魚用軟竿避免炸裂。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