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脫鉤跑魚的原因有哪些?怎麼避免?教你幾招
#頭條創作挑戰賽#要說能讓釣魚人遺憾地能拍紅大腿的事,莫過於脫鉤跑魚,尤其是在自然水域守釣大魚,經過長時間的蹲守好不容易有大魚上鉤,結果卻脫鉤跑魚,脾氣不好的釣友說不定不僅拍紅大腿,還有可能折斷釣竿、踢翻釣箱。總之,脫鉤跑魚是我們釣魚人最不願意經歷的“事件”,沒有之一。
#頭條創作挑戰賽#要說能讓釣魚人遺憾地能拍紅大腿的事,莫過於脫鉤跑魚,尤其是在自然水域守釣大魚,經過長時間的蹲守好不容易有大魚上鉤,結果卻脫鉤跑魚,脾氣不好的釣友說不定不僅拍紅大腿,還有可能折斷釣竿、踢翻釣箱。
總之,脫鉤跑魚是我們釣魚人最不願意經歷的“事件”,沒有之一。那麼脫鉤跑魚主要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以及我們怎麼預防這類“事件”的發生呢?悠漁樂好今天就給大傢聊聊這個話題。
造成脫鉤跑魚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性,我們常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釣鉤選用的不合適
因為釣鉤選用的不合適是造成脫鉤跑魚最為普遍的原因,不合適的具體表現為釣鉤用的小瞭變鈍瞭或者存在質量問題。
小釣鉤如果來釣大魚,中魚時鉤住魚嘴部位會淺且少,在魚掙紮時就非常容易脫鉤跑魚;如果鉤子使用次數過多或者因長時間沒有使用而生銹,鉤子就會變得鈍,刺魚時很難順利地鉤住魚嘴,還有質量不過關的釣鉤用力時會拉直或斷裂,從而造成脫鉤跑魚。
2、線組調釣不合理
線組調釣不合理主要指調釣的過靈或過鈍,過靈時子線因上牽力會繃直,容易出現檔口,勉強能刺中魚,也很難刺深刺牢,非常容易出現脫鉤跑魚現象。
當調釣的過鈍時,子線彎曲甚至鉛墜著底,此時容易出現魚吞餌時浮漂沒有信號,而當魚感覺到有異物,吐餌時浮漂卻有瞭信號,從而出現揚竿“空槍”,刺中魚也刺得很淺的現象。
3、提竿時機沒掌握好
釣魚圈形容釣魚要“靜若處子、動如矯兔”,意思是垂釣中精力要高度集中,手不離竿、眼不離漂,把握好時機及時、準確、果斷提竿刺魚。
因為提竿時機沒有把握好,不是提早瞭就是提晚瞭,也就是魚鉤剛進魚嘴還沒深入的時候或者魚開始吐餌的時候提竿刺魚,都會造成刺魚較淺的現象,從而造成脫鉤跑魚。
4、遛魚的手法不對
釣魚新手在釣中魚後,幾乎都會急於抄魚入護,往往出現生拉硬拽的現象,如果遇到大個體的魚而且掙紮力度比較大的時候脫鉤跑魚就大概率地發生瞭。
就是一些釣魚老手因釣魚手法不對脫鉤跑魚的時候也不少,比如使用8字遛魚法控製本來無法控製的大魚時,往往造成脫鉤跑魚。
常見的造成脫鉤跑魚的原因找到瞭,那麼預防脫鉤跑魚的措施就好製定多瞭,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選用合適的釣鉤
多大的釣鉤釣多大的魚,但啥樣大小的釣鉤才合適,我曾經提倡過選用釣鉤的鉤門大小是魚嘴寬度的三分之一或者是四分之一較為合適。
當然瞭這個提議要考慮季節、溫度、魚種等因素的影響,不能單從魚嘴寬度來確定所選魚鉤的大小,因為嘴很大的魚開口不一定大,比如在低溫環境。
2、合理的調釣
合理的調釣不僅能讓浮漂的出口信號更加清晰,關鍵還能減少脫鉤跑魚的幾率,因為能更方便魚的吞餌,從而讓釣鉤能更深地刺中魚嘴。
什麼樣的調釣合適?這個需要從水情和魚情出發,水情和魚情千變萬化,我們也要隨之使用不同的調釣,這也可能就是釣友們常說“釣無定法”的原因。
3、抓好提竿時機
釣黑坑時由於魚的密度相對較大,往往會出現搶食狀態,當浮漂出現輕輕點頓時提竿就能中魚,而且還不容易脫鉤跑魚;但如果是在自然水域釣野生魚,它們的警惕性要比養殖魚高得多,往往需要浮漂出現動作後數個123再提竿。
所以,提竿時機的把握也要根據季節、環境、魚種等等因素來確定。
4、使用正確的遛魚方法
我不否認8字遛魚法能把魚遛翻,但我要說你如果能實施8字遛魚法,那麼這條魚已經被你控製住瞭,否則也不會按照你劃定的軌跡來逃竄,還不快抄魚入護,還表演一番給魚造成脫鉤逃跑的機會麼?
我建議大傢使用倒竿遛魚法,魚向右跑時向右倒竿,魚向左跑時向左倒竿,魚往前方跑時向左或向右倒竿均可,就是釣竿的拉力和魚逃跑的方向呈一直角,這樣反復改變魚的逃竄方向從而達到遛翻魚的目的。
寫到最後
之所以囉嗦瞭這麼多,是因為所有釣魚人幾乎都有過脫鉤魚的窘態。上述的這些或許對一些老釣手來說沒有什麼意義,但我相信對經常脫鉤跑魚的釣友,尤其是剛入門的釣魚新手來說一定有參考價值。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