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後水域出現“翻底”,不利於釣魚,遇到這種情況咋辦?

#頭條創作挑戰賽#金秋季節是我們釣魚人釣魚的黃金時段,水溫達到瞭魚類的適宜溫度,此時魚類為瞭“貼秋膘”,覓食欲望強烈,開口大、吃口猛,這些都得益於氣溫的下降。但很多事有利就有弊,比如在白露前後很多水域會出現“翻底”現象,非常不利於釣魚,釣友們出釣往往會空手而歸。

#頭條創作挑戰賽#金秋季節是我們釣魚人釣魚的黃金時段,水溫達到瞭魚類的適宜溫度,此時魚類為瞭“貼秋膘”,覓食欲望強烈,開口大、吃口猛,這些都得益於氣溫的下降。但很多事有利就有弊,比如在白露前後很多水域會出現“翻底”現象,非常不利於釣魚,釣友們出釣往往會空手而歸。

本文就從白露前後的天氣特症入手,闡述“翻底”現象是怎麼回事以及怎麼規避這一不利於釣魚的因素。

一、白露前後的天氣特症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有詩雲: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說的就是白露前後水生植物會快速枯萎,呈現出一片蕭條的景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於白露前後這一小段時間內的天氣特症。

按說天氣由熱變涼應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在白露前後這段時間氣溫會呈現大幅度的階梯式下降,如同過山車,大傢常說的”二八月亂穿衣“,前天還穿著短衫背心,今天就要秋衣秋褲,就是多指白露前後。而這種天氣特症很容易形成水域的”翻底“現象。

二、白露前後的“翻底”現象

”翻底“,顧名思義是底下跑到上面,上面的跑到瞭底下,對水域而言就是上層水和下層水進行瞭換位。

很多釣友可能還有清楚的記憶,往年的白露前後水域的水質會變得渾濁,尤其是水底雜物較多的水域更為明顯,這是因為底層水變成瞭上層水,把水底的雜質、雜物也帶到瞭上層,才導致的水質看起來明顯變得渾濁,這就是白露前後的水域”翻底“現象。

三、“翻底”現象造成的原因

白露前後這段時間氣溫呈現大幅度階梯性下降,水域的上層水溫也會隨之快速下降,而底層水還保持原來的水溫不變。

大傢知道,零度以上水的水溫越低它的密度(比重)會越大,上下層水溫的不同會導致密度(比重)的差異,於是出現上層水下落,下層水上升的現象,上下層水形成對流,於是”翻底“現象就發生瞭。

四、為什麼說”翻底"對釣魚不利?

魚是冷血動物,對水溫的感知非常敏感,而且又具有趨溫性,當發生”翻底“時水底充斥著”冷水“,一來水溫突變會給魚帶來不適應,嚴重影響其覓食欲望。二來會引起魚的上浮,上浮的魚不好釣是廣大釣友們的共識。

另外,白露前後水中的藻類和非藻類植物會出現大面積的枯萎,以往因光合作用會產生氧氣,此時非但不會產生氧氣還會因逐漸腐爛而消耗氧氣,造成水域尤其是底層水缺氧,魚被迫上浮。

所以說不論是藻類、非藻類植物會出現大面積的枯萎,還是出現”翻底“現象,對我們釣魚極其不利。那麼怎麼規避這一不利現象呢?

五、教你兩招來應對這種不利因素

1、找水質較為清澈的水域。理由有二,一是很有可能這種水域還沒有發生“翻底”現象,由於“翻底”而帶來的不利因素自然不存在。二是水質較為清澈的水域一般水底比較幹凈,因陽光照射光線能達到水域的深處,就是發生瞭“翻底”現象也會使底層水溫有所回升,上下水層的水溫縮小差距,減緩魚的上浮。

2、打時間差。大水域的水溫變化遲緩,像大面積的池塘、濕地、水庫等,因水的容積大想讓這類水域的水溫發生變化過程會慢些,相對來說“翻底”現象也會來得遲緩。而那些小水域,像面積不大的坑、塘、小攔水壩等情況則正好相反,氣溫一旦出現大幅度階梯性下降,很快就會有“翻底”現象發生。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前階段到大水域作釣,避開小水域的“翻底”;到後階段小水域趨於平穩,我們再“轉戰”到小水域作釣,打個時間差。

寫到最後

通過上面對“翻底”現象的陳述以及給大傢支的兩招,釣友們在白露前後的出釣上應該有瞭一個較為合理的策略,同時也打破瞭“秋季魚好釣,去哪都行”的慣有思維。希望本文內容能給廣大釣友帶來幫助,最後預祝大傢拒絕“空軍”、漁獲滿滿。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9917.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