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中魚口不給力時,是否需要重新開製餌料?勸你別做傻事

餌料在我們垂釣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響著魚咬鉤的積極性,自然也影響到我們最終的漁獲多少;如果使用的餌料不對路,目標魚覓食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會對餌料完全失去興趣。所以很多釣友一旦打窩後沒魚咬鉤就重新開餌。

餌料在我們垂釣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響著魚咬鉤的積極性,自然也影響到我們最終的漁獲多少;如果使用的餌料不對路,目標魚覓食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會對餌料完全失去興趣。所以很多釣友一旦打窩後沒魚咬鉤就重新開餌。尤其是野釣時,這樣做很容易弄巧成拙,費力不太好。

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我們分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來告訴大傢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一、並非一定是餌料的問題

生活在自然水域的魚類都是靠天吃飯,能尋覓到的食物並不富裕,它們的食物來源不外乎兩個途徑,一是水中的生物鏈,像常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而在很大部分的自然水域,下遊生物並不豐富,僅靠這個來“脫貧”顯然不夠。再一個就是自然界散落到水中的種子、果實以及活著的或死去的昆蟲,但這個也會因季節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說,生活在自然水域中的魚對食物並不會過分挑剔,不是有釣友說隻要是人能吃的東西都可以用來釣魚嗎?的確隻要不是味道太差、成分太惡劣的餌料,魚都會吃。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魚口不給力的情況呢?其實這個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當天的天氣不給力、釣位沒選好、你的調釣不合理,線組搭配不當等等諸多因素。隻盯著餌料這一個單方面的問題,往往會顧此失彼,更何況在野釣中餌料不對路的幾率並不大,所以說魚口少或沒魚口並不一定是餌料的問題。

二、重開餌料帶來的危害

重新開餌形成浪費我們姑且不論,我不知道釣友們發現一種現象沒有,反正我是深有體會,就是當你釣得正興的時候,因釣友那邊沒有魚口,拿著桿子來與你同釣一個窩子,兩個人會誰也不見魚口,魚誰的餌料也不吃,會都“幹挺”在那裡。

這種現象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一個窩子裡如果存在兩種不同味型和狀態的餌料,會引起魚的高度警覺,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不再進食咬鉤。

我們因魚口不給力而中途重新開餌,必然味型和狀態與原來的不一樣,隻要它存在差異,就有可能會引起魚的警覺,導致的結果是原先有零星魚口換餌後幹脆成瞭“定海神針”。

這個真的不是聳人聽聞,是我在野釣中經歷過多次這樣的現象而得出的結論,很多釣友也一定有這樣的同感,所以說重新開餌,更換餌料,會引起魚的警覺,對我們釣魚來說是有一定的、不可忽視的危害。

三、既然重開餌料行不通,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前面我們提到沒有或少有魚咬鉤是很多因素決定的,我們先對天氣不給力、釣位沒選好、調釣不合理、線組搭配不當等進行分析和調整,或許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當然瞭,也可能存在餌料不對路的問題,平時我們說的餌料不對路,也不僅僅是指餌料味型的問題,殊不知餌料的狀態其實更為關鍵,如果餌料狀態不給力,窩子裡的魚想吃也沒辦法吃到嘴裡才是常常遇到的大問題。

所以我建議釣友們在確信影響魚咬鉤的其他問題排除後,首先要做的是改變一下餌料的狀態。

也就是向相反方向進行狀態調整,把原來的餌料打散,幹散的加水、加黏粉或多揉打使餌料變成軟黏;比重輕的可以加些酒米或大比重的餌料;霧化差的可以加些雪花粉類餌料,使餌料的狀態符合當前的魚情,沒口或口少的現象一定會有所改觀。

最後總結

我們知道大多數自然水域的魚是不怎麼挑食的,隻要味型不是特別離譜,魚一般不會排斥,遇到魚口不給力,我們隻要在原來餌料狀態上向相反方向調整,一般來說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並不需要重新開製餌料,釣友們在以後的垂釣中盡量不要幹那些弄巧成拙,費力不討好的傻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9995.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