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野釣鯽魚要做到“六釣六不釣”,你也一樣能釣得盆滿缽滿
#頭條創作挑戰賽#深秋野釣鯽魚,有的釣友釣得盆滿缽滿,但也有的釣友釣瞭一個“白板”,空手而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差距會如此之大?原因就在於深秋季節和鯽魚兩者獨具特點,不深諳此道,漁獲慘淡就很好理解瞭。我針對深秋季節鯽魚的特點,結合以往的垂釣經驗,總結出瞭“六釣六不釣”,隻要大傢按照這樣做,你也一樣能釣得盤滿缽滿。
#頭條創作挑戰賽#深秋野釣鯽魚,有的釣友釣得盆滿缽滿,但也有的釣友釣瞭一個“白板”,空手而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差距會如此之大?原因就在於深秋季節和鯽魚兩者獨具特點,不深諳此道,漁獲慘淡就很好理解瞭。
我針對深秋季節鯽魚的特點,結合以往的垂釣經驗,總結出瞭“六釣六不釣”,隻要大傢按照這樣做,你也一樣能釣得盤滿缽滿。
一、釣不靈不鈍、不釣太靈或太鈍
雖說鯽魚耐寒,但隨著氣溫的降低水溫也隨之下降,鯽魚的活性大不如從前,到瞭開口小、吃口輕的地步,此時我們的調釣就要不靈不鈍。
釣得太靈會增大餌料的向上牽引力,不方便魚吞餌,另外太靈會沒等餌料全部入口浮漂就表達出瞭吃鉤信號,提竿“空槍”太多。
太鈍則會使浮漂不能表達出鯽魚的吃鉤信號,本來魚吃口就輕,觀察不到浮漂的動作等同於沒魚咬鉤,僅靠“盲釣”提竿中魚,漁獲能多才怪。
所以在深秋野釣鯽魚建議不要釣太靈或太鈍,要釣不靈不鈍,一鉤躺底,另一鉤略微懸浮或者輕觸底。
二、釣小水面,不釣大水面
深秋低溫環境的魚“趨溫性”表現得更是明顯,小水面在陽光的普照下升溫更快,是鯽魚更喜歡呆的地方,相反那些大水面升溫慢,從上到下水體冰涼,這也是大水面魚稀少的主要原因。
秋季多風,小水面相對來說很少有產生風起雲湧的現象,深秋魚的活性差,不會去風浪中無端消耗自己的體力,更喜歡去相對平穩的水域,所以從這個方面說小水面會集聚大量的鯽魚。尤其是那些連接大水面的彎、溝處。
所以建議大傢盡量去選擇那些小水面的水域垂釣鯽魚,不要去選那些大水面。
三、釣老釣位、不釣新釣位
深秋鯽魚懶於長距離遊動,往往呆在能尋覓到食物的地方,那些老釣位經常性地有釣魚人打窩,魚會躲藏在附近小範圍的巡遊,這也是在老釣位不用打窩就能釣到魚的原因。
相反,那些新釣位以往根本無食物可尋,你就是打再好的窩子,也很難把遠處的魚誘過來,而附近又沒魚,想有個好漁獲真的比登天還難,所以不能像夏季那樣魚的活性高,有食就會有魚吃。故要選擇老釣位,盡量不要去開辟新釣位。
四、釣水草區,不釣亮水區
“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很大程度上是指深秋釣鯽魚,水草區往往食物豐富,像那些秋風中散落的植物果實(種子)、還有深秋勉強掙紮的昆蟲,都是鯽魚喜歡的食物,依據魚的“趨食性”,水草區魚多是不爭的事實。
再就是水草區能給魚安全感,另外水草區升溫也快,能給魚帶來舒適感,這也是魚多集居在水草區不可或缺的原因。
相反,那些亮水區不具備這些優勢,所以我們要釣水草區,不釣亮水區。
五、釣陽面區、不釣陰面區
陽面區升溫快,是魚喜歡去並且喜歡集聚的地方,在降溫的時節更為明顯,而深秋正是氣溫呈斷崖式下降的階段,陽面區是我們垂釣鯽魚的首選。
十月一假期第四天(10月4號)去談話水庫釣魚就是有力佐證,這個談話水庫說是水庫其實就是河流樣式的小規模攔水壩,南岸還有諸多楊樹遮陰,北岸卻是陽光普照,加之假期的前三天又是降溫又是下雨,所以這一天去談話水庫釣魚的釣友在南岸的幾乎沒有人下漁獲,而在北岸的幾乎沒有人不下魚護。
六、釣上風口、不釣下風口
俗話說“順風撒尿、頂風釣魚”,但在深秋季節則不適用,大傢都知道秋天是多風的季節,我們去野釣十次會遇到九次刮風,垂釣鯽魚一般使用的細線、小鉤、小漂、輕墜,如果釣下風口,別說拋竿落點準確瞭,連線組都拋不出去,還談何釣魚?
另外,上風口的上下層水對流嚴重,冰涼的上層水快速到達底層,使整個水體水溫下降,所以下風口的位置並不是魚喜歡呆的地方。夏季時釣下風口是因為此處溶氧量較高,而在深秋氣壓普遍較高,幾乎不存在水體缺氧的問題。
所以不能像夏季一樣釣下風口,而是要選上風口,僅從拋竿上說要容易得多。
寫到最後
在往年的深秋季節,我遵照著“六釣六不釣”原則去野釣鯽魚幾乎沒有空手而歸過,同時也是符合深秋季節鯽魚特點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分享給大傢,希望你在深秋也能釣得盆滿缽滿。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