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時,抓魚口到底有沒有規律?看完此文你就徹底明白瞭

我們釣魚人嘴裡所說的魚口其實是指魚吃餌料時反應到浮漂的漂相,魚口也叫吃口。喜歡釣魚的人看到水邊有釣魚的往往會停下來攀談幾句,第一句話一般是“有口沒?”,這裡說的口就是指魚的吃口,有瞭魚口才能擡竿刺魚,把魚釣獲,但有時候有瞭魚口不一定擡竿刺魚,這叫放口,因為魚口有真有假。

我們釣魚人嘴裡所說的魚口其實是指魚吃餌料時反應到浮漂的漂相,魚口也叫吃口。喜歡釣魚的人看到水邊有釣魚的往往會停下來攀談幾句,第一句話一般是“有口沒?”,這裡說的口就是指魚的吃口,有瞭魚口才能擡竿刺魚,把魚釣獲,但有時候有瞭魚口不一定擡竿刺魚,這叫放口,因為魚口有真有假。有經驗的釣魚人告誡新手,黑漂後數123再提竿,就是指放口,起到去偽存真的作用。

但什麼樣的魚口該放?什麼樣的魚口該抓?對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議,我在網上看過好幾篇關於抓魚口方面的文章,幾乎篇篇都是在評論區有釣友提出不同見解,有的甚至和作者的意見正好相反。

那麼在抓魚口方面到底有沒有規律可循?我要告訴大傢的是:沒有,其實也有。為什麼這麼說?聽我下面的解釋。

我們先說說假口,遇到假口我們應該放口這個沒有爭議,但假口是怎麼形成的呢?我認為不外乎以下兩種情況:

一、窩點的小雜魚造成的。常在自然水域垂釣的釣友都知道,小雜魚會給你製造各種各樣的漂相,像黑漂、下頓、上頂、平移……,這些漂相你都打不住魚,也就是說小雜魚造成的這些漂相都是假口,我們應該做放口處理。

二、滑魚造成的假口。滑魚我們也叫它滑口魚,在黑坑裡大多是釣瞭放,放瞭再釣的“回鍋魚”;也有被魚鉤掛過但沒被釣獲的魚。這類魚在吃餌時會試餌,有的會用尾巴掃餌,它們確認沒有危險後才真正進食餌料。在涮餌、掃餌時浮漂就會出現虛假信號,也就是我們說的假口。

有釣友說:在自然水域都是生口魚,假口應該不多吧?其實,自然水域滑魚也不少,我們往往把目標魚定為大魚,殊不知“滑魚不一定都是大魚,但大魚一定都是滑魚”,如果口不滑,早就被釣獲走瞭,怎麼會長成大魚呢?自然水域裡除小雜魚會製造假口外我們所垂釣的目標魚也會製造假口,所以說在自然水域垂釣去抓口比黑坑垂釣難度還要大。

因為有小雜魚和老滑魚造成的假口,而這些假口有多種多樣、千姿百態,我們是不能分別出水底的魚哪口是假吃口,哪口是真吃口,我們的眼睛沒有透視功能,僅憑浮漂反應出來的表象很難判斷真偽。這也是很多人寫什麼口該抓,什麼口該放,這樣的文章發佈後很多釣友提反對意見的主要原因。

比如:你說下頓兩目是魚的真實吃口,而有的釣友下頓兩目根本打不住魚,在頂漂時才能打住魚。再比如你說頂漂時才是魚的真實吃口,而有的釣友在黑漂時,甚至數完123時打才能中魚。

所以說單純談論漂相,而閉口不談調釣、水情、魚情等因素,那是舍本求末,說穿瞭就是忽悠人,說嚴重瞭就是誤導釣友。稍微懂點釣魚知識的釣友都知道,不同的調釣出來的口不同,也就是反應在浮漂上的漂相不一樣,況且氣溫、氣壓、風力、風向以及使用的主線、子線粗細、浮漂吃鉛量大小都會影響到魚的吃口,反應出來的漂相會有很大差異。

這麼多外在因素影響魚的吃口,影響浮漂反饋出來的漂相,你去其中找放之四海皆正確的規律——魚的真正吃口漂相,可能找到嗎?所以我說在抓魚口方面沒有規律可循。

那我為什麼又說有規律可循呢?

其實也不矛盾,因為我們在垂釣中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當我們旁觀別人釣魚時會驚訝地發問:“這口你也能打住魚?”,感覺不可思議,隻有施釣的持竿者明白這是能打住魚的吃口,道理很簡單,在先前的施釣中這樣的口沒打住,那樣的口是空槍,但當出現一種漂相的吃口時卻打中瞭魚,尤其是連續中瞭幾次魚後,當浮漂再次出現這種動作時,施釣者就會像是條件反射一樣不由自主地提竿刺魚。也就是說持竿施釣者摸到瞭這個規律,而旁觀者會是一頭霧水。

但如果換一個時間、換一個水域,那麼氣溫、氣壓以及水深等等都可能會發生變化,那你上次摸到的規律就不能稱之為規律瞭,而是需要重新去摸索。等中瞭幾條魚後,那種不由自主提竿次魚的條件反射才會再回來,而中魚的漂相也不一定和上次中魚的漂相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把這一現象說成是一種意識、一種感覺是不是有點玄乎?但現實裡卻真實存在。

最後總結:因為有小雜魚和老滑魚才會出現假吃口,因為有假吃口才有釣魚人的放口,因為有瞭放口才有瞭哪種漂相該打、哪種漂相不該打的問題,因為有瞭這個問題才出現網上一些隻論漂相不論其他決定因素的無稽之談,也才有瞭釣某一場魚時抓真實吃口的感覺和意識。

釣友們讀完此文,是不是對釣魚這項活動中抓魚口問題有瞭深一層的認識?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