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後半句鮮為人知,卻最能彰顯人生真諦

“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歇後語膾炙人口,也盡人所知,意思是指心甘情願上別人的當。也比喻明知是設下的圈套卻甘願上當,或寓意兩廂情願,甘願吃虧。

“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歇後語膾炙人口,也盡人所知,意思是指心甘情願上別人的當。也比喻明知是設下的圈套卻甘願上當,或寓意兩廂情願,甘願吃虧。但它的下半“句子陵釣魚,自得其樂”卻鮮為人知,但卻能彰顯人生真諦。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說“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然後再說”子陵釣魚,自得其樂“,兩者分析對比一下就說明問題瞭。

太公姓薑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陜西渭水邊的一個地方,屬於老年不得志那種類型。他經常在磻溪旁垂釣。我們都知道,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掛著餌料,然後把它拋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魚鉤卻是直的,並且上面不掛魚餌,還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這件事終於傳到瞭文王姬昌那裡,姬昌知道後,便派一名士兵去請他,太公卻隻顧自己釣魚,不予理財,還自言自語說:“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姬昌聽瞭士兵的回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他。太公依然是邊釣邊說:“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姬昌這才意識到太公很可能是位賢才,需要自己親自去請才有可能來幫自己打天下。於是他吃瞭三天素,洗瞭澡換瞭衣服,選瞭個黃道吉日,帶領手下文武官員,並帶著厚禮,前往渭水邊請太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請自己,兩人席地而坐,進行瞭一番談話,姬昌確信太公是可以輔佐他奪取天下的傑出人才,便當場就拜他為太師。

後來,薑尚不負眾望,輔佐文王,興邦立國,繼而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滅掉瞭商朝,同時也實現瞭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這位老人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薑子牙。

“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也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我們再說說“子陵釣魚,自得其樂”

嚴子陵,名光,字子陵,浙江會稽餘姚人,年少時就很有名望,是東漢初年的隱士。曾與劉秀一同遊學,互相瞭解。劉秀稱帝後,曾3次派人請嚴子陵入京,與之徹夜暢敘友情井同榻而臥,期間嚴子陵的腳放到劉秀肚子上睡覺,劉秀也不以為然,第二天太史認為冒犯瞭帝王,建議治子陵的罪,劉秀卻笑道:朕與故人嚴子陵共臥耳,予以駁回。還邀請子陵擔任諫議大臣一職,卻遭到瞭子陵的婉言謝絕。

子陵後來移居到富春江畔,過起瞭田園生活,時而耕作,時而在富春江垂釣。生活雖然比起入朝為官清貧很多,但卻生活得自由自在,活得自得其樂。活到八十高齡,卒於傢中。

元代詩人張可久在《普天樂·秋懷》寫到:為誰忙,莫非命。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發星星。釣魚子陵,思蓴季鷹,笑我飄零。

毛主席在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也曾寫有“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的詩句,就是用嚴子陵隱居垂釣富春江畔這件事,勸柳亞子先生留在北京參加建國工作。

嚴子陵這種淡泊名利、甘願清貧的品質一直為後世所景仰。

薑太公那種奇特的釣魚方式釣魚當然不是為瞭釣住魚,而是為瞭引起文王的關註,釣到王與侯,說穿瞭就是想釣到富貴和名利。而嚴子陵釣魚是純粹的釣魚,沒有功利之心,過的是晨起而作、日落而息、垂釣於富春江之上的田園生活。

諸葛亮在《餓子書》寫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道出瞭人生的許多真諦。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來去匆匆的過客而已。富與貴、名與利,都是身外之物、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追名逐利,可能會風光一時,能給人帶來巨大的物質利益,同時也能夠滿足人的虛榮心,但心靈不會自由,一定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也活不出真正的精彩。

淡泊名利,可能平凡,但是還不至於會平庸,做事泰然處之,不驚不喜;緣來惜緣,緣去隨緣,失之淡然,不悲不怒。活得實實在在、快快樂樂。

在當下的社會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誘惑。一些人嘴上雖然是“淡泊名利”“視為糞土”,在真正到瞭面對名利的時候,有幾個能像子陵那樣“思蓴季鷹,笑我飄零”,還是要忍不住去爭一下、撈一把,最終勞心費力、本末倒置。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想活得輕鬆,就要平靜地對待生活,平靜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在鮮花掌聲中不忘形,面對冷嘲熱諷也不氣餒,唯有在此種心態下生活的人,才能活得快樂、活得瀟灑。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