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打,勤補”這種打窩方式有局限性,釣魚新手別再被誤導瞭
我們不管去任何一個水域釣魚都離不開打窩誘魚,打窩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拋窩法、鉛皮帶窩法、打窩器打窩法、紙巾包裹打窩法、打窩船打窩法……,這些都是方法。我們今天要說道的是“少打窩、勤補窩”的打窩方式。
我們不管去任何一個水域釣魚都離不開打窩誘魚,打窩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拋窩法、鉛皮帶窩法、打窩器打窩法、紙巾包裹打窩法、打窩船打窩法……,這些都是方法。我們今天要說道的是“少打窩、勤補窩”的打窩方式。
不知從幾何起,網絡上的那些大師們開始推崇“少打、勤補”這種打窩方式,這種打窩方式的局限性非常大,他們不分水情、魚情地來灌輸這種思想,讓很多新入門的釣魚人吃瞭虧,也就是說誤導瞭很多釣魚新手。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我這樣說的原因:
大傢都知道,魚很機警,所以才有我們釣魚人和魚鬥智鬥勇的過程,這也是釣友釣魚上癮的一個重要因素。魚作為生活在大自然的一種生物,它也遵循適者生存的法則,遇到任何威脅到自身安全的行為都會逃之夭夭,我們釣魚時不要弄出大的響聲,以免驚嚇到魚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在垂釣過程中進行補窩,驚不驚到魚就可想而知。有經驗的釣魚人還都建議拋竿時要盡量的輕,餌料入水的動靜越小越好,就是起到不驚到魚的作用,這是其一。
其二、可以說在魚從小魚長成大魚的過程中經歷過“九九八十一難”,能僥幸長為大魚的魚應該說都經驗豐富,要不早就被釣魚人釣獲走瞭。另外魚也有記憶這點不可否認,我們垂釣時打窩說到底是人工做窩,本來就對機警的魚來說充滿瞭戒備心,如果再中途補窩,魚逃之夭夭的幾率就非常大瞭,窩裡沒魚,怎麼能釣上來魚啊?這也是“隔夜窩”效果比較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三、我們在補窩時往往是在魚情不好的情況下進行的,很少有在連竿時進行補窩吧?魚情好不好有很多種因素製約,比如天氣變化、餌料味型不對口、餌料狀態不合適、線組釣法存在問題等等,所打的窩子沒有起到誘魚的作用隻是其中一個原因,如果不分情況地進行補窩,再加上量又掌握不好,不知道到底該補多少,往往會造成越補魚情越差的情形。
以上所說的三點是針對自然水域垂釣野生大魚時的情況。有釣友要說瞭,如果垂釣黑坑,或說垂釣養殖魚時還是這種情況嗎?當然不是這種情況,如果在小水域如黑坑,又釣的養殖魚,適量補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文中開始時說的這種打窩方式局限性大,他們不分水情、魚情地來灌輸這種思想打窩方式不對的說法,在實際垂釣中要分水情、魚情決定是否采取“少打,勤補”這種方式。
在垂釣黑坑時不少釣友采取鉛皮帶窩或抽窩的方式,邊做窩邊釣,這也是養殖魚對危險沒有顧忌的原因。也有釣一段時間進行補窩或邊釣邊往窩點撒顆粒的,充分利用瞭養殖魚進食的習慣,另外在魚密度大時,魚的警惕性會降低,會出現搶食的情況,也可以少打勤補。
最後總結:在垂釣大軍中,有相當大一部分釣友是戰鬥在自然水域,如江河湖庫,很多是因為野釣資源困乏才無奈轉戰黑坑的,如果一味地采用“少打,勤補”這種打窩方式,是絕對不合適的,也可以說被那些大師們誤導瞭。再次重申在自然水域垂釣時不宜采用“少打窩,勤補窩”的打窩方式,此種方式比較適合在較小池塘垂釣小個體魚時,如垂釣鯽魚打窩時使用,可讓鯽魚長時間地留在窩點,不適合我們在大水面垂釣大個體野生魚時使用,不要再被誤導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