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2把穀麥就能上大魚?太天真,不理解釣法精髓,啥也釣不到

穀麥釣法相信大傢應該都見到過或者聽到過吧,現在好像玩的人還挺多,我看有些知名的漁具公司都在出穀麥類窩料瞭。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覺得穀麥釣法應該算傳統釣的一種,或者說是傳統釣的分支。

穀麥釣法相信大傢應該都見到過或者聽到過吧,現在好像玩的人還挺多,我看有些知名的漁具公司都在出穀麥類窩料瞭。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覺得穀麥釣法應該算傳統釣的一種,或者說是傳統釣的分支。不過到底屬於什麼釣法還是說自成一派咱們無需深入討論,對於釣魚人來說能釣到魚就是好釣法,釣不到魚那就啥也不是。

網上對穀麥釣法的評論是褒貶不一,有些人說得是神乎其神,而有些人則表示不屑一顧

我有一朋友,原先隻玩臺釣,後來也是因為看瞭一些視頻,就下定決心要學習穀麥釣法釣大魚,為此他還專門買瞭前打竿等裝備。

既然是“穀麥釣法”,那怎麼少的瞭穀麥呢,加上我朋友又是一個比較“迷信”窩料餌料的人,所以穀麥的窩料他買瞭四五包,這四五包都是不同的種類,價格也高低不一,從七八塊到十幾塊不等。

東西到齊以後,他就屁顛屁顛跑去實戰瞭,結果不出我的所料,釣瞭三四次也沒釣到像樣的魚獲。用他的話來說,還不如臺釣,臺釣至少還能釣幾條小魚,至少坐那裡不用動~另外我朋友還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我們這邊的魚可能不吃穀子和麥子,哈哈哈~

看別人用穀麥老是能輕鬆斬獲大魚,自己買來一試卻屢屢空軍,你是不是也經歷過?

我相信不隻是我朋友,應該不少釣友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而且我也不僅僅針對穀麥,其他一些窩料也一樣。反正釣魚人嘛,看到“秘製”、“爆護”這類字眼都比較敏感,一些新手或者經常釣不到魚的人最容易被忽悠,典型的釣技經驗不夠就拿神奇窩料來湊。

為什麼人傢能釣到而你釣不到?主要分為兩方面原因,先說說外在原因吧


資源不行:

資源永遠是垂釣之本,魚多什麼都可以商量,魚少或者沒魚那就沒得商量。咱們國傢地域遼闊,各地的魚資源差距是很大的,也許大到你根本無法想象。

隨便舉個例子

我老傢有個水庫,一天收費50元,有次我路過看到有人在垂釣就停下來和他聊瞭會兒天。簡單溝通後得知,這老哥本身是江蘇人,來我們這邊主要是工作,節假日有空就休閑一下釣會兒魚。

我知道江蘇很多地方魚資源都很不錯,於是就問瞭一句:咱們這魚沒你們那邊多吧。老哥笑笑:那根本沒法比好嗎,你們這邊收費的地方我釣一上午都沒什麼像樣的魚獲,要在我們那邊,這會時間都能釣七八斤瞭,野河奧。我說:野河能釣七八斤那資源真的不錯。老哥接著補充:那還是隨便釣釣,我們那有個湖,不要錢的,人傢釣得好的一天幹三四十斤,你能想到嗎?


還好我這些年做自媒體寫文章接觸過的釣友多,知道有些地方資源是好,要換瞭個人聽見野河能釣三四十斤鐵定覺得這傢夥是在吹牛皮呢。說這個也是讓大傢明白一件事,你所處的城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魚情自己心裡要有點數,魚少,不是靠一包窩料能夠彌補的。

強行賣貨作為致命:

當一個人想靠弄虛作假來賣貨的時候,他就有很多種方法讓你相信這窩料確實牛批。比如說釣點,人傢隨便找個地方拍攝,說是野釣你就相信,但實際上可能是養殖塘、關系塘。

以前我們經常會去一些收費的河道,就是那種攔一段進行承包的,收費80、100甚至更高的都有,但看上去就和野河一樣(實際就是野河,隻不過他承包瞭一段,放瞭很多魚進去而已)。不是說收費的地方垂釣就簡單,但這種地方至少不用擔心魚不夠。


還有一種是拍攝手法,視頻能剪輯,三天釣兩條魚可以呈現出1小時釣兩條魚;提前打十幾斤窩料,或者用幾天甚至更久的時間養一個窩子,可以給你說是現打現釣,隻是很多人不會去想這些過程,就關心結果,看到人傢釣瞭很多魚,覺得窩料厲害。

穀麥釣法究竟是穀麥厲害還是釣法對路?不理解釣法精髓,啥也釣不到


前面兩點是外因,說白瞭就是你被忽悠瞭,還有一種原因是內因,可能是你自己理解不到位,或者太急於求成瞭。

穀麥窩料能釣到大魚不假,但也要看什麼人釣、會不會釣,如果不理解這種釣法的精髓,隻是隨意往水裡丟兩把穀麥就想守到大魚,那勸你還是算瞭吧,別浪費錢浪費精力瞭。


先說穀麥窩料本身:

穀麥穀麥顧名思義就是穀子和麥子(穀子為主),有些可能還會放幾顆玉米用於掛鉤,那這三種東西都屬於五穀雜糧,妥妥的基礎糧食,大魚喜歡吃很容易理解。

其次,穀子外面有一層很硬的殼,這個殼就能很好地規避雜魚鬧窩,雜魚不成群地聚集在窩中,先不說減少瞭對咱們作釣的影響,至少能保證大魚進窩後有東西吃。

穀麥釣法的精髓到底是什麼?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 窩料的打法:

你去看任何一個穀麥釣魚的視頻,幾乎90%的釣手都是選擇少量地打窩,但窩子一般都在2個以上。量少,保證大魚進窩後不會有很強的戒備心,同時在你施釣的時候它能輕鬆發現釣餌。而窩子打的多,可能增加中魚的概率,避免由於釣位選得不好而不聚魚的情況出現。

  • 下桿時間:

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打隔夜窩,即今天晚上打窩明天早上垂釣,如果時間不允許或怕釣位被搶,那通常打下窩子後也要過半小時至一小時以上再下桿,讓魚有一個安心進窩吃食的過程。如果你打瞭窩馬上開釣,基本上就會釣得懷疑人生瞭。

第一點和第二點是相結合的,也就是說你要同時在幾個地方打窩,過半小時一小時後再開釣,一個位置不行就換一個,即使發窩那也是這個點釣兩條然後補點窩子換下一個點。如果你隻打一個窩子,那就很難受瞭。

  • 釣位的選擇:

不管是野釣還是黑坑,哪怕就是魚多的要死的競技池,釣位也都是十分重要的。穀麥釣法再厲害也講究選位,而從各位大師的實戰視頻來看,他們用穀麥釣法時對釣位的選擇好像比普通人玩臺釣選位更嚴格。

哪些位置比較好呢?這個不分釣法,通常來說以釣鯉魚為主的話,能找到水下坎是比較好的。
其次是在釣點水底比較陡的情況下,你能找到一個相對較緩的“平臺”,那也不錯。
還有一種是靠岸一側有濃密的植被,最好能延伸到水面上形成一大片陰涼區的地方,這種地方食物多又涼爽,魚也喜歡待。

釣位的選擇和上面說的兩點也有聯系,釣位選得好,確實會有魚經過,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發窩且發窩快,兩三個窩子都能釣到魚。如果你位置選不好,那麼打十個窩子也有可能空軍。

  • 釣組及釣法:

穀麥釣法的釣組很簡單,一根前打竿(手車竿)、一根通線、一套七星漂這樣就可以瞭,實際上浮漂我認為是關系不大,你用立漂照樣可以,除非水位極淺,淺到幾十公分,那普通的立漂玩不瞭。
竿子方面主要是長度,一般5.4以上吧,長的能釣近,但短的不方便釣遠,除此之外,桿子輕點手感會舒服點,其他就沒瞭。
通線單鉤我認為是裝備裡面比較重要的,首先結實,其次釣大魚雙鉤容易搭橋斷線,用單鉤比較靠譜。


釣法方面就一個“逗”字,如果玩穀麥不會逗,那也很難玩好,有的時候魚食欲不佳,隻在窩子邊上轉,或者隻吃窩料沒發現釣餌,那適當挑逗是很有必要的。

釣鯉魚的話三五分鐘可逗一次,如果窩子裡沒什麼魚,逗的幅度可大些,你可以把餌料提到半水再讓它緩緩落下。如果窩子裡有魚,那幅度要小些,可以往上輕輕抖竿稍,讓餌稍微動一動,也可以把竿子向左右或後方拖動,讓餌料在水底有一個平移的運動。

逗的方法有多種,總之是讓死餌變活餌,呈現抖動、跳動、移動等狀態,隻不過幅度要把握好,這個沒有固定標準,以實際魚情為準。

寫在最後:

我並不是穀麥釣的高手,以上這些實際上是我臺釣以及用長竿短線釣鯽魚總結出的一些經驗,當然瞭,穀麥釣我也玩,隻是玩得不多罷瞭。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不要覺得穀麥釣法能釣大魚就是穀麥窩料牛批,實際上大魚能上岸,主要還是釣法對路,說得再直白點那就是釣位選得好+操作得當+有耐心。

至於穀麥窩料,所有的產品,基礎餌都是一樣的,即穀子為主,麥子為輔,再放幾顆玉米。製作方法也大同小異,你隻要弄熟,盡量別煮開花就行(當然瞭,自製和網上的商品料還有一個在於滅菌處理,自製的穀麥大多保存不久,因為你沒有專業設備無法讓窩料停止發酵,能做的隻有放冰箱延緩發酵時間)。
各大產品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添加劑上,網上一些牛批的穀麥,就是打著秘製中草藥+進口誘食劑的噱頭,而“核心機密不方便透露”、“師傅給的祖傳配方”等詞匯又為其蒙上瞭一層神秘的外衣,讓釣魚人更加願意相信。

在這我想說的是:確實有好的產品,也有不錯的中藥及添加劑配方,但濫竽充數、噱頭大過實用的產品也不少,希望釣友們務必擦亮眼睛。另外想學習穀麥釣法要先掌握釣法再去買穀麥,而不是先買穀麥,再想怎麼釣。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