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鉤外露會影響垂釣?別總是臆想,應該依實戰結果來分析問題
釣魚時能不能露鉤?即在掛餌時能不能把鉤尖露出來?這應該是個老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釣友們在那爭論,如果沒記錯的話我也寫過相關的文章,當時大概是寫釣鯽魚掛蚯蚓的方法才聊到露不露鉤的問題吧。
其實我本人是認為,魚吃不吃鉤和鉤尖是否外露沒什麼特別大的關系,也就是說魚鉤裸露在外面並不會造成魚不吃食。
釣魚時能不能露鉤?即在掛餌時能不能把鉤尖露出來?這應該是個老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釣友們在那爭論,如果沒記錯的話我也寫過相關的文章,當時大概是寫釣鯽魚掛蚯蚓的方法才聊到露不露鉤的問題吧。
其實我本人是認為,魚吃不吃鉤和鉤尖是否外露沒什麼特別大的關系,也就是說魚鉤裸露在外面並不會造成魚不吃食。當然光這麼說肯定有釣友會不服,因為反對魚鉤外露的人堅信魚可以分辨鉤餌,看見鉤子就不會吃瞭,我還見過有人評論說,掛蚯蚓露鉤尖從未釣到過魚!
爭吵沒有意義,還是從實戰出發來分析更有說服力,下面我講講自己的一些看法。文章分為四部分:
1、魚能不能看見並辯識魚鉤
2、當魚兒發現魚鉤後會怎麼樣
3、從具體魚情出發聊魚鉤外露與垂釣的關系
4、關於露不露鉤,最容易產生的兩種誤解
既然咱們釣的是魚,就要從魚的角度來看問題,不能隻靠自己臆想覺得必須該怎樣做。如果你不知道魚是怎麼樣想的,那就去實戰、去對比,看魚吃不吃、給的口大不大,最後再用魚獲來說話,這才是正確的思路。
回到問題本身,先聊聊魚能不能看見並辯識魚鉤
隻要你花點時間上網查一下相關的資料就能夠發現,魚的視力其實並不好,雖然魚眼睛和人眼有相似之處,但在結構上魚眼要簡單地多。魚眼的晶狀體呈圓球形,視覺調節靠 晶狀體位置的前後移動,而不是改變晶狀體的凸度,所以很多人都說魚是個近視眼,基本隻能看清周圍一兩米的東西。至於發現岸上從遠處走來的人,那是因為光線的折射作用。不同大小、種類的魚,視力不同;不同環境下生活的魚,視力也不同,像生活在幾百米深的海底的魚,由於光線照射不到,周圍一片漆黑,其視力早已嚴重退化。
淡水中的魚大多視力不佳,但視力不佳和完全看不見不一樣,所以在吃餌的時候,離餌料很近還是可以看清東西的當然也包括魚鉤。看見魚鉤是一碼事,辨別魚鉤是另一碼事,魚也不會知道這個東西不能吃,吃瞭就要被勾住。因為如果說它們可以認出魚鉤,那麼自然也能認出魚線、鉛皮、水淺的話甚至可以看到浮漂,這樣一來你隻把鉤埋好也沒用啊,其他釣組還是暴露瞭,還釣個啥?
當魚餌發現魚鉤後會怎麼樣?
露出鉤尖和魚吃不吃餌沒有太大關系,魚吃不吃餌隻是看它的食欲、身體狀態以及警覺性。如果一切都沒有問題,魚就會吃,不過當魚把鉤餌吞入口中後另一個問題就來瞭,那就是它有可能發現魚鉤,準確地來說應該把魚鉤稱為“異物”。魚不會知道這個東西叫“鉤”,也不知道吃瞭就會被勾走,隻是魚鉤是硬的,魚在入嘴後有可能發現,一旦發現就會立即吐出。
為什麼要說“有可能發現”呢?大傢在垂釣時應該有過魚鉤被魚吞入喉嚨的情況吧?這就代表魚沒發現鉤子,連餌料一起咽下去瞭。而我說魚發現異物便張嘴吐出,是根據一些水底拍攝的視頻得知的,大傢有興趣也可以去搜索一下,應該不難,看過就知道我說的對不對瞭。
關於魚鉤被當成異物吐出一事這邊還要補充兩句:不單是魚鉤,如果你的餌料不合魚的口味也照樣會被吐出,有可能是狀態不好如太硬、也有可能是魚不喜歡吃這個東西。因此,大傢感覺口不好、浮漂出不瞭頓口時,別總在調釣上嘗試調整,很有可能就是你餌不對,像冬天的話應該馬上掛兩根蚯蚓試試情況。
從具體魚情出發聊魚鉤外露與垂釣的關系
文章開頭提到,我覺得魚鉤外露並不會對垂釣產生影響,這種結論是不是百分百正確不好說,但肯定經得起大多數實戰的驗證,在某些時候、釣某些魚時,甚至於必須要把鉤子露出才行!
路亞釣法:
主要針對攻擊性比較強的掠食性魚類,這種釣法采用的是擬餌,即假餌,說白瞭就是模仿魚兒經常吃的食物,多為小魚小蝦,假餌主要用塑料、金屬、木頭和橡膠等組成。餌是假的,魚鉤也是完全裸露在外面,靠的是釣魚人通過手法的操控讓假餌變活,來激起魚的攻擊性。當然有些假餌體內有響珠,或撞擊水面發生振動、波紋來吸引魚。不管假餌怎麼樣、釣魚人的手法如何,但魚鉤都是露出的,而且鉤子很大,照樣能把魚釣起來。
路亞
釣鰱鳙:
如果說路亞釣的是掠食性魚,掠食性魚攻擊性比較強,不經思考就咬餌順帶吞鉤的話,那鰱鳙總是雜食的吧?我們在垂釣鰱鳙時主要有兩種釣法,一是使用拋竿遠投;二是手竿。拋竿常見的是阿波漂配合花籃(水怪餌籠)釣浮,餌料是裝在餌籠裡,而鉤子都是露在外面的,入水後餌料開始霧化,魚餌在吞食碎屑時就會誤把魚鉤吞入,如果它們能夠識別魚鉤,那這種釣法自然也就不成立瞭。手竿釣鰱鳙也是一樣,我們通常是上鉤裝餌下鉤不裝餌,而中魚後發現魚咬的卻是下鉤,道理也是一樣,是上鉤的餌料慢慢散開,在下方形成一個霧化區,魚在大口吞食時誤把鉤子吸入。
鰱鳙
釣鯉魚草魚時:
釣這兩種魚時經常會掛玉米麥子垂釣,而玉米和麥子一般是比較堅硬的,我們也習慣把鉤子露出,如果鉤尖不露出反而有可能導致在刺魚時鉤尖不能及時、有效地刺中魚嘴(隻是說有可能)。釣大個體的草魚時經常會用到蘆葦葉、玉米葉,葉子是扁的,魚鉤隻能斜地嵌入交叉式扣在葉子上,但鉤子不能完全隱藏,不是照樣釣起魚瞭嗎?掛桑椹釣草魚相信很多釣友都聽過,為瞭保證持鉤性,桑椹不會用全熟的,一般是七八分熟,這種桑椹可能還有點硬,要是鉤尖不露出,對刺魚也有可能產生不利。
草魚
再來談談釣友們對兩種魚情的誤解,第一種是用蚯蚓釣鯽魚很多人覺得不露鉤更好的原因
現在掛蚯蚓有很多方式,但在以前大多數人都是截取一端然後將魚鉤從蚯蚓身體穿入,整個鉤條埋在蚯蚓體內且鉤尖不露出。現在掛法眾多,但此法還是有很多人用並覺得勝過露出鉤尖的方法。為什麼會覺得這樣好用呢?一是慣性思維,以前一直這樣做並且釣到魚瞭,就認為這是最佳方法,哪怕願意嘗試性地使用其他方法或露出鉤尖,但心裡還是很懷疑,半小時不上目標魚就立馬放棄。第二,野釣多數情況都有小魚鬧窩,如果隻掛蚯蚓頭或者從身體中間穿入並露出鉤尖等方法會讓小魚有可乘之機,而把蚯蚓截斷剛好包住魚鉤的方式,相對來說小魚就沒那麼容易咬瞭。在小魚鬧窩極端嚴重的地方,有些釣友甚至會在鉤間處掛一顆泡沫或麥子來別住蚯蚓,防止雜魚鬧窩。
但是,這是蚯蚓掛法的問題,而且是魚情需要,和露不露鉤沒什麼關系,你把鉤條埋入蚯蚓體內後把鉤尖露出來,照樣能避開小魚把目標魚釣起來。
還有一種常常被誤解的情況是釣滑魚。
滑魚指反復被釣放的魚,這種魚警惕性非常地高,看上去很“聰明”,所以許多釣友在面對此類魚情時就會想盡可能用小鉤細線並把鉤子隱藏好。滑魚是聰明,在吃餌時也非常刁鉆,會反復吞吐餌料,然後去吸食霧化出來的碎屑,這一動作俗稱“涮餌”。但我覺得這是它在被反復釣放後所積累的經驗,對於味道大、霧化好的東西不太敢靠近、不太敢直接吞入,對於異物的檢測可能會更加細致點,不像生口魚那樣一股腦就把鉤餌直接咽下去。
釣滑魚一般的思路是用細線,細線主要是柔軟,入口性好,不易被發覺,但鉤子不一定用小,有時候甚至會大一號,如果說魚會識別魚鉤然後拒絕咬鉤,那為什麼還要大一號呢?那不是更容易發現?大一號鉤就是為瞭魚在吸入後沒那麼容易吐出來。
釣滑魚最重要的是餌料,味道不能太重,霧化不能太強,隻要餌料被魚認可,你露不露鉤都無所謂,如果不信的話可以參考掛皮筋顆粒釣滑魚,鉤子是不是露出的,效果還不錯吧?當然瞭,釣滑魚釣輕口魚,魚鉤總體要輕點、鉤條要細點,這樣更有助於吸入。
最後總結:
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魚,魚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笨,但也沒有特別聰明,如果它能夠知道或者記住釣組、魚鉤,那就不用再釣瞭,因為你無論怎麼隱藏都不可能做到完美。魚鉤包著餌料入水後也會在霧化後慢慢顯露,一樣會被魚看見,世面上那些斑點線號稱能隱藏,就算魚看不見,但身體就碰不到瞭嗎?線能隱藏,鉛皮八字環咋辦,難道魚選擇性失明瞭?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找個好釣位,盡可能把更多魚誘進窩,給它們喜歡的食物,然後盡可能給它們在吃食方面提供方便,尤其不能驚動到它們。
以上隻是我個人觀點,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互相交流學習。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