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漂一定比大漂靈敏?靈敏不等於釣得多,淺談野釣用漂之道
大傢都知道冬季的魚情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雜魚少、大魚不活躍,主要的垂釣對象是鯽魚這樣抗寒性能比較強的魚種;二是魚口輕,用蚯蚓可能感覺不出來,但使用商品餌就能明顯發現,比重大一點和小一點在魚吃口的反應上區別就挺大的。正是基於這兩點,大傢才會在冬釣時選擇釣靈,使用小鉤細線配合吃鉛量小的浮漂,甚至於連調釣都比較講究,盡可能地給魚吃餌提供便利。
大傢都知道冬季的魚情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雜魚少、大魚不活躍,主要的垂釣對象是鯽魚這樣抗寒性能比較強的魚種;二是魚口輕,用蚯蚓可能感覺不出來,但使用商品餌就能明顯發現,比重大一點和小一點在魚吃口的反應上區別就挺大的。正是基於這兩點,大傢才會在冬釣時選擇釣靈,使用小鉤細線配合吃鉛量小的浮漂,甚至於連調釣都比較講究,盡可能地給魚吃餌提供便利。
關於釣靈這裡要談到一個用漂的問題,是不是吃鉛小的浮漂就一定比吃鉛大的浮漂靈敏,是不是在魚口的反應、信號的強弱上就能有明顯的優勢?
提出這個問題,是源於我在野河看到兩個人釣鯽魚,這兩人在餌料、線組、魚竿尺寸上的選擇都差不多,而且漁獲也相近,唯獨就是浮漂選擇及浮漂信號的反應上有區別,一人用廉價且吃鉛量較大的浮漂,魚在吃口時浮漂反應很及時,頓口也比較幹脆;而另一人用精致且吃鉛極小的浮漂,頓口反而不明顯,陰漂很多起竿又能中魚,總體講信號綿軟無力,頓感不強。那位釣友都在自嘲:這蘆葦漂買來120,吃鉛才0.8克,居然還比不過人傢十塊錢的木頭漂,真是丟人瞭。
其實不隻是這位釣友,很多人在冬釣鯽魚時都認為小漂一定比大漂靈敏、好用,至少信號能多一點、誇張一點。不能說小漂比大漂靈敏這句話一定是錯,但它是有前提的,隻是我們在平常討論用漂時省去瞭某些前提而已。
首先要明確為什麼平常老是說小浮漂比大浮漂靈敏?
咱們說小浮漂、大浮漂,基本是按照吃鉛量來劃分,而大與小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都是相對而言。說吃鉛量小的漂比吃鉛量大的漂靈敏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我們知道釣組是一個整體,很多時候談靈敏度也是從整體出發,那麼用小浮漂配合小鉛墜時,整一個釣組的平衡系統就比較容易打破,就算很小的魚、用很輕的力量去吸食餌料,也能令浮漂產生信號。而大漂掛大鉛墜,整個釣組相對遲鈍,平衡系統不容易打破,魚體型大或者吸餌力度強時可能會出大動作,但要是魚小、口輕,有些信號就不能很好地體現。
另一方面,小浮漂一般漂苗子較細,而大浮漂考慮到要配合長竿使用,漂尾的直徑就大一些有些甚至額外加粗。漂尾的粗細對信號的反應影響就很大瞭,假設同一條魚用同樣的力度咬鉤,粗漂尾隻能顯示半目,那麼細漂尾就可能顯示一目甚至兩三目,具體要看兩隻浮漂漂尾粗細差多少。
漂尾粗細不同的各種浮漂
既然小浮漂比大浮漂靈敏,那為什麼有時候反而用大浮漂釣得更好呢?
文章開口給大傢講瞭個故事,說一位釣友用廉價的大漂出口幹脆、及時,而另一位釣友用昂貴且吃鉛極小的浮漂頓口反倒不強烈瞭,有時還老陰漂。如果僅僅針對他倆的情況而言,那原因很簡單,就是水深的問題,這也是我說的平時討論用漂經常省去的某些前提之一。
在大多數情況下,垂釣鯽魚都是選擇淺水,而淺水作釣小漂的靈敏度通常都比大漂要高,比如說你就釣個一兩米以下的水深,那1克吃鉛的漂可以應對,它要比兩三克的浮漂更靈敏,信號更大,頓感也強烈。但2米以上甚至三四米、五六米的水深,你要是再用小浮漂就不行瞭,先不考慮用長竿能不能準確拋投的問題,這麼深的水小浮漂向上的牽引力就不夠,會導致線組繃不緊,那麼魚在咬鉤的信號就不能及時、完全地反應出來。而大漂本身雖不及小漂靈敏,但它能夠繃直釣組,魚一咬鉤信號馬上能通過線組傳遞到漂上,信號不損失、不滯後。也就是說,水特別深的情況下,大浮漂是要比小浮漂更為“靈敏”的,這個靈敏體現在信號的反應速度及幅度上。
釣深水,大漂更穩定、魚口反應更及時
那麼有釣友就會問瞭,多淺的水用小浮漂,多深的水有大浮漂?具體吃鉛多少算小漂,吃鉛多少算大漂呢?
首先要看竿長,竿越長浮漂越大,必須能保證順利、準確地拋投。如果隻談水深,我個人的選漂思路是:一米以下的水深在無風浪、無走水、小魚鬧窩不強烈的情況下,浮漂越小越好,建議0.8克吃鉛左右或以下;釣1~2米的水深,用1克~1.5克吃鉛的浮漂;水深達到三四米,就要用1.8克~3克的浮漂。
那五六米、七八米呢?如果你是釣鯉魚、青魚或者鰱鳙,那可以再將浮漂放大一些如4克、5克,但釣鯽魚的話就不建議再放大瞭。尤其是釣小鯽魚,如果用到四五克的浮漂,就算能繃緊釣線,也未必能反應出來口,而且除非是釣點十分特殊,否則不建議在五六米以上的水深釣小鯽魚。
浮漂選擇要有針對性,一味追求靈敏沒有用,漂靈敏並不代表釣得多
裝備的選擇、搭配,包括用餌、釣法,所有的一切都必須針對魚情設計,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客觀地考慮問題,不要總是“我以為”、“理論上”或者“別人怎麼樣”等等。說小浮漂比大浮漂靈敏,這是偏向於浮漂本身的特性而定論的,可以說是一般情況下或者理論上,而後面談到在深水作釣大漂反倒比小漂好用,這就是外界因素的影響,更偏向於實際。
實際作釣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外界因素”,尤其是野釣情況更是復雜的多。比如說走水、大風,也是吃鉛量大點的浮漂更穩定,再比如有小魚幹擾,大一點的浮漂還能讓餌料快速到底、適當地過濾雜亂信號,這也算給垂釣帶來便利。
起風、走水,浮漂穩定是關鍵
再說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魚體大小和浮漂吃鉛量選擇的關系
假設水不是太深,沒有線組繃不繃直的問題,此時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即:用小浮漂信號多而誇張、但頓感卻不強,黑漂多而中鉤率很低;用大浮漂信號少,下頓幅度不大但非常有力,頓感很強,而且中鉤率很高。
要明白這個問題,就得明白釣組的平衡系統和魚體大小或者說魚吸餌力度之間的關系。假設我現在用吃鉛0.8的浮漂去作釣,然後過來一條一斤左右的鯽魚甚至是體型更大的鯉魚,那麼對於這樣體型的魚來說,要打破吃鉛0.8浮漂搭建的平衡系統就非常容易。
這樣就會出現幾個弊端:
1、魚未把餌料完全吸入口中浮漂就出現信號,起桿則空槍
2、魚吸餌,浮漂下去好幾目,幅度很大但不夠幹脆,沒有“咚”地頓一下就立刻停止的現象
3、魚蹭線、吐水,浮漂都出信號,完全不知道哪個是真口。
我們再假設用吃鉛2克的浮漂去釣同樣大小的魚,而由於吃鉛2克浮漂搭建的平衡系統不那麼容易被打破,所以魚蹭線、吐水等假動作,隻能令浮漂產生微弱的晃動便於我們識別,當魚真正吃餌的時候,由於浮漂吃鉛大、穩定,所以信號並不會很誇張,表現為短促有力,餌料進嘴浮漂頓一下即停止,此時若不起竿,等魚叼著餌離開,浮漂則慢慢下滑或上頂。
綜上所述,咱們在野釣用漂時還得考慮自己垂釣的對象魚有多大,釣小奶鯽毫無疑問用小漂,如果目標很明確就想主攻三四兩或半斤以上的鯽魚,浮漂就沒必要追求極致靈敏,這並不是好事。
若是魚情、水深決定瞭要用大浮漂,那麼如何在眾多大吃鉛量的浮漂中選擇最合適的呢?
假設我們要在深水中釣小鯽魚,該如何選擇浮漂呢?深水作釣首先要求浮漂能夠繃緊釣線,按照我的思路會在漂盒中選擇兩到三支適合當前水深但吃鉛又不是大的過分的浮漂,然後為瞭盡可能顯示更多的魚口、或令信號更大,我會在這些所謂的“大漂”中,挑出漂尾最細的一隻。因為在吃鉛量相等的情況下,細尾漂必定比粗尾漂靈敏,魚咬鉤後漂尾越細的下降幅度就會越大。
如果浮漂吃鉛差不多、漂尾粗細也相似,那麼想要信號誇張點、頓口幅度大一點就選身子小而細長的漂型;如果想要頓感強一些就選身子短小粗壯的棗核型漂。我把漂型這一項參數放在最後,是因為相對吃鉛量、漂尾粗細,它並沒有那麼重要。
最後再次提醒:用漂不可教條,符合魚情才是真
本人不是大師,釣技十分有限,能夠分享的幹貨不多而且也未必正確,所以大傢無須聽我的。我隻是建議在用漂的時候,不可太過教條(其他方面也一樣),理論再強、聽起來再有道理都沒用,漁獲才是唯一的檢驗標準,在浮漂出不瞭你想要的信號時,除去餌料、釣位等影響,你可以換一隻更小的漂和一隻更大的漂試試,哪個能明顯改善狀況,哪個就是正確選擇。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