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講技巧,釣魚最忌諱的五種打窩方式,你知道嗎?

釣魚人常說“釣魚不打窩,釣的也不多”,在外行人看來可能不明白打窩是什麼意思,這裡做下解釋,打窩是釣魚的一個重要環節,意思是說在釣魚的時候,提前往水裡,也就是釣魚的位置撒上餌料(窩料),目的是為瞭把附近的魚聚到一起,魚進到垂釣的範圍後,有助於更容易釣到魚。
有很多剛接觸釣魚的朋友,甚至有少部分老釣友,他們認為釣魚打窩非常簡單,不就是往水裡撒窩料能有多難?然後打窩的時候不講技巧和方法,把窩料隨便往水裡

釣魚人常說“釣魚不打窩,釣的也不多”,在外行人看來可能不明白打窩是什麼意思,這裡做下解釋,打窩是釣魚的一個重要環節,意思是說在釣魚的時候,提前往水裡,也就是釣魚的位置撒上餌料(窩料),目的是為瞭把附近的魚聚到一起,魚進到垂釣的範圍後,有助於更容易釣到魚。

有很多剛接觸釣魚的朋友,甚至有少部分老釣友,他們認為釣魚打窩非常簡單,不就是往水裡撒窩料能有多難?然後打窩的時候不講技巧和方法,把窩料隨便往水裡一扔就完成瞭打窩!結果窩料沒少打,魚卻沒釣到幾條,這時他們就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往往忽略瞭打窩這個環節。

釣魚的各種操作技巧,從表面上看確實都挺簡單,但是都有它的道理和章法,如果你隻按照表面看到的去學習去操作,那麼很難提升自己的釣魚水平。同樣是釣魚,同樣是打窩,別人能釣到魚,你卻釣不到,這就關乎到技巧應用瞭。本文我們就來細說釣魚打窩的幾個忌諱,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一、不看水域環境和水深

不得不說有些人釣魚很心急,來到河邊未觀察環境和探明水深就盲目打窩,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是可以先打窩,因為已經對環境和水深有瞭解,而去陌生水域釣魚,這麼操作就不對瞭。去陌生水域釣魚,首先要做的不是先打窩,是先觀察水情和探明水深找底,把這些弄清楚才去打窩。如果先打窩,下竿後發現走水(浮漂立不住),水位過深(沒有長竿),水下有雜物(掛底),到最後沒辦法釣,打下去的窩料不就浪費瞭嗎?

二、個人垂釣的時間長短

打窩也關系到垂釣的時間,這裡說的不是什麼時間去釣魚,而是垂釣的時間長短。有的人釣魚會釣上一整天,有的則釣一兩個小時就收竿走人瞭,雖說釣魚時間的長短不同,但打窩環節都得有。釣魚時間短我們可以少量打窩,控製好窩料的用量,好比說你釣兩個小時,撒上一兩把顆粒就夠瞭。如果你要釣一天,也不能開頭就打很多窩料,可以采用補窩的方法,每隔一兩個小時再補窩,讓水下保持有少量窩料留住魚就行。

三、打窩過於分散沒準頭

窩料打得太過分散對釣魚影響很大,就算有魚,它也很難發現釣餌。打窩沒有準頭,正確的打窩方法是把窩料拋到浮漂下方或後方,距離在30公分左右為宜,因為魚是從遠處深水區向岸邊遊過來,而不是從岸邊我們腳下遊出去。假設我們把窩料拋到浮漂前面,當魚從深水區遊過來,首先看到的是窩料,不是魚鉤上的餌料,有窩料可吃,大傢想想這魚還會進來咬鉤嗎?所以說打窩時窩料要聚,要拋投準確,不可一撒一大片。

四、打窩補窩時動靜過大

經常有釣友問我,怎麼這魚開始釣得挺好,可補完窩以後就不咬鉤瞭,這是為什麼呢?我自己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後來通過多次實踐,發現問題的起因就在補窩上,是補窩動靜過大,把魚給嚇跑瞭!打窩一般都用手拋,窩料直接砸水在水面,剛開始釣可以這麼打,因為水下還沒有魚,但補窩時就不能這麼操作瞭,水下已經有魚,窩料砸到水面的聲音足以把窩裡的魚給嚇跑,這時最好能用打窩竿補窩,避免弄出聲響驚擾到魚。

五、窩料品種不知道分類

不論是釣魚餌料,還是釣魚窩料,在種類上都得有一個具體的分類,這裡說的分類是指魚類,也就是說,我們釣哪種魚就要選擇和它相對應的餌料跟窩料。比如說釣鯽魚,肯定是選擇那些細小的窩料打窩,這樣鯽魚才能吃得下,要是拿玉米粒去打窩釣鯽魚就很不對路瞭,隻有釣一些中大型魚類,例如早魚、鯉魚、青魚才會使用到玉米粒等大顆粒的窩料。在打窩的窩料上,要懂得區分種類和大小,選擇目標魚能吃愛吃的才正確。

關於釣魚打窩的忌諱我們就簡單說到這裡,可能看完有些釣友會說,釣魚打個窩用得著這麼麻煩嗎?我隻能說不要嫌麻煩,釣魚不應該怕麻煩,要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魚,這樣才能釣到更多的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