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幹不過紅蟲?錯!那是你用法不對,難怪大阪鯽不咬你的鉤

在低溫環境下釣魚,絕大多數釣友用紅蟲和蚯蚓來垂釣鯽魚,因紅蟲價格遠遠高於蚯蚓,於是很多釣友認為蚯蚓的垂釣效果不如紅蟲,這明顯是又犯瞭一次“貴的比便宜的好”的錯誤,蚯蚓那“萬能餌”名號不是徒有其名,更不是空穴來風,隻要你方法用對,比紅蟲釣得多、釣得大不在話下。首先我們要弄明白兩者各自的優勢,紅蟲在冬季釣鯽魚的確有不俗的表現,通紅的身軀這一點在顏色誘魚上就超過蚯蚓一籌,它具有的腥味也是魚喜歡的味道,又

在低溫環境下釣魚,絕大多數釣友用紅蟲和蚯蚓來垂釣鯽魚,因紅蟲價格遠遠高於蚯蚓,於是很多釣友認為蚯蚓的垂釣效果不如紅蟲,這明顯是又犯瞭一次“貴的比便宜的好”的錯誤,蚯蚓那“萬能餌”名號不是徒有其名,更不是空穴來風,隻要你方法用對,比紅蟲釣得多、釣得大不在話下。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兩者各自的優勢,紅蟲在冬季釣鯽魚的確有不俗的表現,通紅的身軀這一點在顏色誘魚上就超過蚯蚓一籌,它具有的腥味也是魚喜歡的味道,又因個體小,方便製成紅蟲拉餌,用拉餌釣魚僅上餌速度來說要比用蚯蚓快得多。

蚯蚓個體大,就是最小的蚯蚓體積也比單個的紅蟲大若幹倍,這是蚯蚓的第一個優勢,就像擺在你面前的兩塊熟肉,一大一小,在你饑餓的時候讓你挑選,你自然會挑大的那一塊。再就是蚯蚓獨有的土腥味是紅蟲不具有的,很多地方的鯽魚更“鐘情”於這種味道。第三就是蚯蚓在水中蠕動的動作大,姿態更“優美”,更能引起鯽魚的註意,對鯽魚的吸引力要遠遠大於紅蟲。

通過兩者的優勢比較,我們可以知道蚯蚓比紅蟲略勝一籌,但為什麼有的釣友用蚯蚓釣的漁獲比不過紅蟲呢?那是你使用蚯蚓垂釣時的用法錯瞭。

首先我們說蚯蚓的掛鉤方法,有的釣友掐一段蚯蚓,鉤子從中間穿過,再露出鉤尖,蚯蚓剩兩張空皮包裹著鉤體(如下圖),活性和味道全無,你把魚當傻子,魚就會把你當瘋子,能咬你的鉤才怪!

再一個錯誤方法就是鉤子隻掛蚯蚓的頭或身體中間,用整條蚯蚓穿過一次就完事,這樣掛鉤是省事瞭,但魚根本不能把鉤子吃進嘴裡。這個的確是被某位大師誤導瞭,他是垂釣的大個體掠食性魚,一口可以連鉤吞進嘴裡,我們現在垂釣的是冷水中活性低的鯽魚,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有吃口漂相而不中魚。

正確的掛鉤方法應該是:如果通穿蚯蚓,鉤尖外再留出一小段蚯蚓,能讓其有蠕動動作即可,不能留得太長,這樣味道也不會因泡水裡而消失殆盡,一口也可連鉤吞進。再一種掛鉤方法就是從蚯蚓的中間或頭部穿鉤,然後再繞過來連續穿個兩三次,使鉤上的蚯蚓抱成一個團,留出個小“尾巴”讓其蠕動。這樣又有蠕動,又是一個肉團,對鯽魚的誘惑力你可以想象得到,效果會是杠杠的。

如果想讓誘魚效果更上一層樓的話,可以打開我的主頁搜索我原來寫的一篇文章《蚯蚓這麼用,垂釣效果是真的好,要不是我親眼所見,很難相信》,也可點擊鏈接瀏覽。就是把掛好的蚯蚓到丁香油裡沾一下,如果沒有丁香油,用我們平時食用的芝麻香油也可,這個辦法保你愛不釋手。

另外還要註意一點,個體越大的魚警惕性越高,在低溫環境下垂釣鯽魚也一樣, 不隻魚的活性低,動作緩慢,大個體的鯽魚,尤其是大阪鯽來口會慢一些,我們要有耐性,等魚吃牢瞭再提竿,自然垂釣效果用肉眼就可以看得到。

再有就是要適度地“逗釣”,尤其是釣友們使用傳統釣法時,具有實現上下逗釣的優勢,加大刺激魚出現捕食性的吃口動作,第一時間提竿刺魚,能有效提高中魚概率。

寫在最後

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冬釣鯽,比使用紅蟲釣得多、釣得大。當然,南北因氣候、水質、魚情都有差異,表現在漁獲上也會有差異,但並不妨礙蚯蚓成為一款性價比高的冬釣鯽餌料。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