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傳統釣組製作:超越臺釣的釣魚技巧
國人自古以來都是使用傳統釣釣魚方法。從釣組上來說,就是臥底釣,即墜落底,鉤橫躺著。這樣的釣組有許多優點,但也有兩個明顯的缺陷:1)是不靈敏魚咬鉤時需要把鉤餌吃進嘴裡,並把墜子提離水底,浮漂才有反應。
國人自古以來都是使用傳統釣釣魚方法。從釣組上來說,就是臥底釣,即墜落底,鉤橫躺著。這樣的釣組有許多優點,但也有兩個明顯的缺陷:
1)是不靈敏
魚咬鉤時需要把鉤餌吃進嘴裡,並把墜子提離水底,浮漂才有反應。一旦由於氣溫低、氣壓低引起魚吃鉤無力時,微弱的魚咬鉤信號便無法反映出來,從而錯失許多提竿良機。
www.de62.com
2)是斷線損失大
由於傳統釣一根線到底,一旦碰上大魚,承受不瞭時,常常斷線跑魚。而線從哪裡斷無法控製,往往整根釣線(包括鉤、墜、漂)被魚拉走,從而造成較大的損失。
於是,人們想到應該向臺釣學習。現在,已經有不少傳統釣釣友吸取瞭臺釣的優勢,對傳統釣組進行瞭改良,出現瞭一種嶄新的和臺釣可以媲美的傳統釣,稱之為新型傳統釣。它們的具體作法是:
一、是使用臺釣的原材料
一、是使用臺釣的原材料
細線、小鉤、長尾漂、鉛皮、連接器、浮漂座(或雙子星)等。其中,漂是關鍵。臺釣其所以靈敏,除瞭釣組的結構外,漂的浮力大、尾巴長而細起著重要作用。因為尾長尾細能精確地反映魚訊的細微變化。
二、是設子線(腦線)和母線(主線)
二、是設子線(腦線)和母線(主線)
母線長,子線短;母線粗,子線細,中間用連接器連接。由於子線線徑小於母線,一旦碰上大魚或者鉤掛底時,隻會斷子線,不會斷母線。這就保證瞭整個線組不會丟失(見圖1)。
三、是改臥底墜為懸墜
三、是改臥底墜為懸墜
墜子懸不懸起來決定於浮漂浮力的大小。選一個浮力大一點的漂,臥底墜就成瞭懸墜。但浮漂也不可能太大,由於使用瞭連接器,本身就增加瞭重量,再加一個傳統的珠形或豆形墜肯定太重。於是,改用在連接器上卷鉛皮的辦法,矛盾就解決瞭。目前市售的連接器種類很多,一般都帶有鉛皮座,可以卷鉛皮。連接器有金屬的,也有塑料的,塑料的很輕,但不結實,不便於接線,還是金屬的好。
要使墜子懸起來,需在釣前試水,即將浮漂插在連接器附近的漂座內,把釣組投入水中,看浮漂沈落的情況。如果沒卷鉛皮時浮漂就沈入水下,說明漂太小,不行,需換大漂。如果漂橫躺於水面,確認鉤沒著底的話,就要在鉛皮座上加卷鉛皮,直至鉤墜懸起,浮漂尖端與水面持平為止。施釣時,隻要漂尖稍微浮出水面(一目即可),鉤餌就已經著底,而且僅鉤著底,墜子沒著底(若浮漂浮出水面很多,則墜著底的可能性增加)。
四、是子線長短由人選擇
四、是子線長短由人選擇
如果習慣於老式傳統釣法的話,子線長1.5——2厘米就可以瞭。魚咬鉤時,把鉤餌提起來,浮漂就有輕微反映,眼睛好的人就可憑此起竿,但這種情況隻在魚咬鉤積極時才能出現,冬季或氣壓低時,魚咬鉤有氣無力則很難有明顯反映。
因此,人們想出瞭另一個辦法,改2厘米長的子線為10多厘米的長子線,在已經實現平衡的釣組上(即鉤墜懸於水中,浮漂尖平於水面)把鉛皮座的鉛皮取下一小塊,固定在長子線鉤的上方1.5至2厘米處。這樣,魚咬鉤時隻要提起這一小塊鉛皮的重量,浮漂就有明顯反映(這小塊鉛皮加鉤餌的總重能使浮漂下降幾目,提起它時就可上升幾目)。這種裝置又叫雙墜或子母墜(見圖2)。它既保持瞭傳統釣的優勢,漂相和傳統釣沒有兩樣,又克服瞭傳統釣的缺陷,靈敏度相當高,完全可以和臺釣媲美。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j/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