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竿選擇需謹慎,黑坑野釣各有技巧
釣界一直有一種說法,甚至被廣為傳頌:野釣需要用軟竿,黑坑用竿必須硬。許多野釣人,認為自己就是主釣小型魚,魚竿軟一些更好,那才有手感……釣大魚,反之追求快速回魚,期待更短的時間讓魚上岸。
釣界一直有一種說法,甚至被廣為傳頌:野釣需要用軟竿,黑坑用竿必須硬。
許多野釣人,認為自己就是主釣小型魚,魚竿軟一些更好,那才有手感……釣大魚,反之追求快速回魚,期待更短的時間讓魚上岸。黑坑釣友,更“需求”明顯:暴力回魚、飛魚、飛磕……認為回魚快,漁獲肯定會更多~
其實,盲目的使用軟竿和硬竿,反而都弊端多多。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相反的——“野釣小魚要用硬竿”和“黑坑用軟竿” 。#謠零零計劃#
廣告影響,“功不可沒”
廣告影響,“功不可沒”
什麼行業都怕被“引領”,一旦大量的廣告和宣傳都呈現一類東西,勢必導致用戶的選擇偏移。先不說魚竿,看看“棗核漂”就是典型的案例。很長時間,導致太多人在用一類行程浮漂——純釣底!
魚竿更是如此,不知何時開始,不是池釣、黑坑的暴力回魚、飛磕、飛抄;就是野釣幾分鐘大魚上岸、短時間大魚遛翻的宣傳……硬竿——就是體現的“核心”。
盲目硬竿,“作繭自縛 ”
盲目硬竿,“作繭自縛 ”
達奇一直提醒,無論什麼宣傳,哪怕是“真實”的水下實拍魚愛吃什麼、幾百斤爆護、上百斤大魚……都首先要看“前提”——而後,才能分清這類娛樂、宣傳、營銷、廣告的本質。
這道理就像:隻是傢門口河溝野釣,卻居然聽信黑坑的用餌?追求大師在養殖水庫的釣具?癡迷競技比賽的浮漂?……傻不傻呀?——這就是典型的“前提”不對,導致的不理智消費。
魚竿一樣,常見許多黑坑釣魚人,即使慢速魚情,也要用硬竿,甚至也要飛抄;兩邊沒人,也要暴力回魚……這就導致瞭什麼問題?
一,線組過大。上述的硬竿和回魚方式,必須有較大的線組支持。可你的前提是慢魚魚情,你說,漁獲會是多?還是被耽誤的更多呀?
二,更容易傷身。慢魚魚情,總是長時間等待,而後突然“擡竿”。此時,如果用硬竿,常見對手腕、胳膊、甚至腰部的損傷更大——這就類似為啥許多活動,都建議先活動開、先進行重復活動後再進行;而均不建議長時間靜止中的身體,突然發力。
三,更容易跑魚。硬竿不是不好,而是要魚情支持。池釣尤其黑坑為例,沒有“連口”或需要頻率的魚情,硬竿的粗、重首先會導致擡竿動作的遲緩和變形。浮漂突然的動作,中魚率更可能明顯低於輕、軟的魚竿。就連無意的錨中魚,硬竿也更容易導致切線和炸窩。
摘自: www.de62.com
野釣環境,“本末倒置”
野釣環境,“本末倒置”
野釣3兩以下、速度較快的小型魚,反而建議用相對的硬竿。硬到什麼程度?以“飛”上來小魚稍微靜止——竿稍不明顯抖動為合適。尤其釣完以後放生的,這種硬竿再配合擋針摘魚,能有效避免人手對魚的接觸,可以減小對魚的傷害。
硬竿釣小魚,尤其“卸魚”的時候,能有效減少小魚抖動、掙紮類的脫鉤,從而減少跑魚後的魚鉤紮手、傷人(釣界俗稱這叫“打針”)。如此快速有效的釣獲小型魚,這才是漁獲更多的保證。當然,就追求小鯽魚也要遛一會的除外,那柔軟、輕質、纖細的插接魚竿或溪流竿更適合哈。
野釣大魚建議用偏軟的魚竿,尤其慢速的糗魚和長竿——因為此時的硬竿,更是重竿的代名詞。重、硬的魚竿釣大魚,相對更容易“拔河”和切線,因為第一時間立竿和卸力緩沖,都不如相對輕、軟的魚竿。
此時,要多考慮“成功率”,而不要一心想著中魚後盡快上岸。此時模仿大師視頻無意義,他們在養殖水庫甚至掛魚拍攝,跑魚無非剪掉重來;而真正野釣人的你,恐怕會追悔莫及啦。而且,長期使用太硬、太沈的魚竿,多少都是對身體的傷害。
最後總結、提醒
釣魚用竿和選竿,其實和餌料、浮漂等等都是一樣的——都建議基於自己的實際前提和需要來選擇,切忌跟風、追星!(本文說的是臺釣用竿、手竿釣)如果不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真的不僅漁獲反而下降,更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傷害。傷筋動骨一百天,漁獲可以懊悔,但落下紮傷感染、腱鞘炎、網球肘、腰部疼痛等毛病,恐怕後悔就來不及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j/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