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利器,粗細搭配,精準控魚。
垂釣,這種與自然為伍的樂趣,可是讓許多魚翁們著迷不已。要想在這場與大自然的較量中取得優勢,垂釣利器自然是要講究一點的。其中,釣線的粗細搭配和精準控魚,更是垂釣成功的重要關鍵。
子線的選擇與搭配
懸垂釣愛好者都知道,子線的選擇與搭配,對於垂釣的成敗影響重大。通常來說,細線配小鉤,子線的強力一般低於鉤的拉力。這樣的搭配,有其獨特的優勢:
- 魚情不佳、魚吃餌意願降低、鉤子入口不好時,細線能保證釣線的柔軟性,方便鉤子進嘴。
- 細線配大鉤時,魚吃的比較牢,不容易脫鉤。
但這樣的搭配,也會讓子線承受更嚴峻的考驗。所謂「線的拉力等於鉤的拉力」這個想法,個人認為並不妥當。休閒釣,應該是線的抗拉強力略大於鉤的,因為線在使用中會迅速疲勞,而鉤的疲勞和磨損速度要慢得多。
釣線的號數與魚的大小
常有人說:「根據對象魚的大小選釣線。」這個說法,個人並不完全贊同。魚的大小並不直接影響子線的號數,決定子線號數的第一因素是魚鉤,第二因素才是魚的大小。通常,一種規格的魚鉤配兩三個規格的子線,就足以適應多種魚情了。
釣線的粗細與魚的吃口
只要魚的吃口重,不論是主線還是子線,線號都要選大些。休閒釣大魚用粗線,競技釣快魚也要用粗線。比如釣200克左右的鯽魚,如果特別糗、猾,氣溫低,這種極端的環境下,用3號或3.5號袖配0.2號子線足以應對,甚至0.15.0.1號標準予線。
釣線的斷線與魚情
針對競技釣中魚上鉤不錯,一旦改用粗子線時,上魚頻率立馬就下降的問題,筆者曾經寫過一篇小文,提到合理斷線釣魚反而增加的事實。這個事實,是建立在魚的密度較大、上魚頻率較高且較為穩定、魚對釣線非常敏感的前提下的。
釣線的長短與魚的活動
釣線的長短,可以參考以下規律:小魚短,大魚長;跑鉛短,懸垂長;生口短,猾口長;快魚短,慢魚長;走水短,靜水長:餌輕短,餌重長。例如:釣鯽魚的子線長度一般在12~20厘米,鉤距2~3厘米。
釣線的硬度和柔軟度
對於子線來說,生口、上魚快、氣溫正常吃口好、用蟲餌,子線硬點、粗點較好。反之,猾魚、慢魚、氣溫極低或極高,子線還是柔軟些為好。一般來說,細線再硬也很軟,粗線再軟也顯得比較硬。因此,軟和硬是相對於同樣線徑的釣線來說的。
釣線的性能與變化
釣線性能是在不斷地變化中。細線變得快,粗線變得慢。一副釣線,多半是綁鉤處的結節強力最低;主線用過段時間後一定是8字環上方的一小段磨損最大。注意這個規律,及時更換子線,及時剪去8字環上方的小段主線再重新綁一下,可以提高整副線組的拉力。
釣線與魚竿的搭配
每隻魚竿最適合的釣線是一定的。出於對竿的保護,線的強力應低於竿的強力。如果有失手繩的保護,線的強力才可以放大。不考慮魚竿的問題,線和鉤的強力搭配不當的話,可能表現為拉傷魚嘴脫鉤、拉開鉤門脫鉤、拉斷鉤子脫鉤、斷線脫鉤幾種情況。
結語
垂釣利器,粗細搭配,精準控魚,這是每一位魚翁都要學會的技巧。只有掌握了這些技巧,才能在垂釣的歡樂旅程中,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享受垂釣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j/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