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墜回憶,魚漂沈思錄(十二)
破解特異形浮標
魚漂的造型都是上圓下尖,表面光滑的流線型,取其在水中運動時阻力最小的特點。如果魚漂的工作狀態是漂身露出水面,或者浮著漂著躺倒在水面上,取何種造型與它運動中受到的阻力無關,我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重視它瞭。然而,近幾年來魚漂造型有瞭新的變化, 俗稱“小瓜仔”和在渦流理論指導下的葫蘆形魚漂就是其代表。
“小瓜仔”的亮相是在2002年4月舉行的“泛宇杯”釣魚大獎賽上,由劉樹森操刀。當人們第一次看到這種漂身長70毫米,肩寬8.5毫米,按3:7分配漂身高度的短身魚漂時,驚異之中難免會對它的穩定性產生疑惑。在此之前,凡是漂身粗短而肩落得比較下的魚漂一律都是竹腳,如此設計是要讓漂腳參與魚漂運動,以較重的漂腳使魚漂在鉛墜作用它之前就能翻身站直。這類魚漂都用於打浮,因為釣得淺,所以腳比較短,一般不超過35毫米,如果是實心漂尖,漂身長度隻及漂尖的一半,因此有釣手認為,打浮有一支魚漂就可以瞭。
取打浮漂的造型和長度,擴張漂身的寬度,就成瞭“小瓜仔”。然而漂身體積的增加帶來瞭兩個問題,一是穩定性降低,二是向下運動的阻力增大。解決問題就是延長漂腳,加長漂尖,這是到目前為止魚漂設計的共同規則。流線型物體的橫截面大,它在運動中受到的阻力就大,所以迎著阻力的方向做得越細,越長,其受到的阻力就越小。
對魚漂的穩定性有兩種理解:一是左右晃動,二是上下顛簸,前者也可以理解為抗紊流能力,後者是配重不合理引起的。與漂身瘦長的魚漂相比,“小瓜仔”下盤不穩是由它的造型決定瞭的,在改用加長的碳纖維棒做漂腳後,不僅翻身快瞭,還因為漂腳重量的均勻分配而使穩定性有瞭提高,
它表現在:1.在微弱紊流作用於漂身的時候,漂腳因受力面積小和下有鉛墜的緣故,受水流橫向幹擾的影響就小瞭,受其牽製,漂身的晃動也會減弱;
2.漂腳長,翻身時有強製著鉛墜向魚漂靠攏的作用,母線擺幅小瞭,鉛墜運動加快,魚漂停留水面的時間縮短,顛簸相應減少;
3.采用“兩沈一浮”結構,而且延長漂尖,用漂尖重量下壓魚漂,使漂身迅速下沈,可以使風的影響減少到最小。
這三方面的努力,“小瓜仔”魚漂的穩定性還是受到質疑,這也是它亮相之初得不到重視的原因。
然而,一年之後,在常州舉行的“全國釣魚輪賽區”比賽中,“小瓜仔”出足瞭風頭。一位獲得冠軍的釣手坦言,我就是沖著這套魚漂來的。遺憾的是在少數人感覺到它下行速度均勻,特別適合逮過程的時候,許多人還不知道,這支15目漂尖的魚漂要在下行到5目以後才體現出穩定性。
“小瓜仔”的設計初衷不在逮過程,但接受這款魚漂的釣手都是從半水往下釣,抓截口、釣動態。葫蘆形魚漂出世較晚,設計者從飛行器的渦流推進學說得到啟示,是極具創意的一款魚漂。與“小瓜仔”一樣,它也是事與願違,經歷瞭懷疑到肯定的過程。
“葫蘆形”魚漂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漂身像葫蘆一樣,在流線型的漂身上有意做出兩個凹陷。設計者在《魚漂敏感性與渦流效應》一文中說:“將漂頂部分的流線型錐體收縮,使漂身最寬位置由距漂尖根部1.1厘米延長到2厘米。
這一改動在理論上增加瞭近一倍的推進力,在實際運用中是兩餌在相同外力作用下,漂尖增加瞭1/3目的下行距離,而且速度加快。““一個渦流增加1/3目的行程,在魚漂漂身上再做出兩個像葫蘆一樣的凹陷就可以形成三個渦流。在三個渦流的推進下,魚漂的下行更快,漂尖的下行距離也相應增大瞭。
“如果不是對流體力學有較深研究和深刻的釣魚實踐,是不可能有此認識的。遺憾的是釣魚人大都偏重於實踐,在運用這種魚漂時隻註意瞭它快速下挫,放大魚訊的擊底功能,沒有從兩餌將近到底,魚抬頭攝餌而常規魚漂動作輕微,與兩餌觸底的釣鈍狀態下魚吃口輕,常規魚漂出現漂尖搖晃進行對比。
任何設計理念都不是憑空的,貫徹在葫蘆形魚漂中的三個推進力主要針對的是魚口輕,動作小,目的是讓反應遲鈍和視力不足的釣手有一個正確把握魚訊的過程。對於善抓小動作,釣快魚,或者視力雖差,卻能從快速上魚中把握節奏的釣手來說,放大下挫的葫蘆形魚漂是很難打動他們的。
不過有人發現,如果上魚不快,釣鈍而主攻底層大鯽,在常規魚漂浮1目、沈1目出不瞭大動作的時候改用葫蘆形魚漂,動作幅度放大是一點不假的。
許多老年釣手對這款魚漂的偏愛是基於這樣一個理由:用它釣兩尾魚,賺哈哈一笑。
在比賽中,一竿兩尾大鯽魚是有負面的,因為它會給子線留下隱患。但休閑釣魚無所謂,圖的就是樂,強竿粗線本來就是貪大求多,有意放棄第一信號,到再一次下挫,提竿就是兩尾魚。
不過,這種釣法並非所有人都能掌握,它需要對魚漂的運動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對魚情的把握。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從傳統的魚漂開始學起,慢慢進階。
魚漂的發展永遠都是不斷進步的,從傳統的竹腳魚漂到現代的“小瓜仔”和葫蘆形魚漂,無不體現了釣魚人的智慧與創新。未來的魚漂會更加智能化、精細化,為釣魚人帶來更好的體驗。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j/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