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具解析,一網打盡

  第二章 功能各異的釣具

  --------------------------------------------------------------------------------

  釣魚這門活兒,就像打戰一樣,沒有好武器是沒法打的。所以,一個好的釣具,對於釣魚來說,可是至关重要。不僅要用得得心應手,還得有個好看的樣子,讓人看了心裡舒坦。要是釣具不好,就算上了鉤的魚也容易跑掉,讓人一肚子氣,精神上還得受罪。所以,在選擇釣具時,一定要認真,不能隨隨便便。下面,就來跟大夥兒聊聊釣魚的主要裝備,像竿、線、鉤、輪、墜、漂這些,讓大家一網打盡。

一、漁竿

  漁竿是釣具的靈魂,漁線、漁鉤、鉛墜、浮漂這些,都是跟漁竿配套的。以前那種竹竿、葦竿,現在基本都不用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各種各樣的現代化漁竿,像玻璃鋼竿、碳素竿,還有那種玻璃纖維和碳素纖維混搭的漁竿。這些漁竿的特點就是輕巧,彈性好,韌性強,耐彎曲,抗水性強,不怕蟲蛀,操作起來方便,外形還挺好看的。還有那種電腦全自動釣魚器和可調式漁竿架,也是挺受歡迎的。

  漁竿分為手竿、海竿、手海兩用竿這三種。6米以上的就算長竿了;2.5米以下的就算短竿;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就算中長竿。長竿可以遠投,有利於放長線釣大魚,適合身强力壯的人選用。短竿操作起來靈活,攜帶起來也方便,適合釣近水或者養魚塘。中長竿則兼具長竿和短竿的優點,施釣範圍也廣,老中青年釣友都適合。

  在選購漁竿時,要注意三個關鍵點:一是外觀完好無損,不能有劃痕、凹坑或者擠變形的;二是結構嚴謹,配件齊全,尤其是那種多節竿,銜接部位不能鬆動,也不能有脫節的現象;三是強度和韌性要符合要求,不能太堅挺,也不能太柔韌,不能彎曲,也不能有其他的折竿症兆。

  要是參加釣魚比賽,一定要選購製式漁竿,一般是每人一隻手竿、一隻海竿,或者任選其一。平常垂釣,也可以自己選材料、自己製漁竿,自己用著得心應手就行。我這裡還有一些自己製作的漁竿,跟大夥兒交流交流。

二、漁線

  漁線的粗細、拉力的大小、透明程度,還有染色的好壞,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上鉤率。現在市面上賣的漁線,大多是單絲尼龍線。根據垂釣的需要,應該分為三種:

  一是人工合成漁線—尼龍線。包括單絲尼龍線、多股錦綸線。單絲尼龍線抗拉力強,韌性大,不吸水,耐腐蝕,透明度高,應用範圍很廣。但在寒冷的季節垂釣,線會變硬變脆;長期在陽光下曝曬也容易老化。

  二是天然纖維漁線。包括蠶絲線和棉線,這些線柔軟耐低溫,適合冬釣。尤其是蠶絲線,天然淺黃色,隱蔽性好,抗拉力強,用來當腦線,淡水裡的兇猛魚也咬不斷。

  三是金屬漁線。包括銅線、鎳線等。現在市面上很少見,可以自己籌備。比如報廢的銅芯細電線、多股電話線這些,剝掉絕緣層,取出細絲就可以使用了,主要用來當腦線,適應垂釣兇猛魚類的需要。

  在選購漁線時,最好實際測試一下它的拉力。方法是用布袋裝沙子,拴線吊起,把線抻斷時的沙子重量就是該線的實際拉力,跟標定的標準對照一下,就可以判定是否合格。另外,把線揉成團,用雙手擠壓一下,看能不能在瞬間自動復原,如果能很快復原,沒有褶痕的,說明這條線柔韌性好。同時,還要觀察有沒有硬傷、鬆勁現象。要是彩色花線,要用手撚一下,看是不是掉色。只要發現殘次品症兆,就不要購買。

三、漁鉤

  漁鉤的基本要求就是鉤尖要鋒利,刺魚有力,鉤條要堅韌富有彈性,鉤帽要適宜拴鉤,鉤彎要適度,倒刺與鉤體角度應該在25度到30度之間。

  按照使用目的,可以分為生產性捕鉤和娛樂性垂釣鉤這兩大類。前者鉤條粗、鉤門大;後者鉤條細、鉤門小。漁鉤由鉤柄、鉤底、鉤尾三部分組成。

四、繞線輪

  繞線輪是跟海竿相匹配的,是深水遠釣的利器,也是釣具登上新臺階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越來越受到廣大釣者的重視。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

  電動式繞線輪

  特點是操作靈便,釣力大,有數字顯示器,魚上鉤後能自動接通電源,從而驅動繞線軸自動旋轉收線。但價格很貴,體積也較大,不便于攜帶。

  旋壓式繞線輪

  是目前應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操作簡便,投竿阻力小,收線速度也比較快,物美價廉,但結構比較複雜。

  密封式繞線輪

  工作原理跟旋壓式繞線輪一樣。在繞線盤頂部鑲嵌一個輕金屬外殼,留有出線孔。特點是不亂線,泥沙不易進入,有利於保護漁線和繞線盤。

  盤式繞線輪

  形狀像圓形馬蹄表。優點是堅固耐用,釣力大,重量輕,不會發生與魚“拔河”現象。但製作粗糙,投竿阻力較大,沒有旋壓式輪靈活。

  袖珍式搖線輪

  日本產,是純娛樂性繞線輪,工作原理跟旋壓式繞線輪一樣。體積小,重量輕,適宜與手海兩用竿匹配釣小魚。

  另外,還可以選擇木料或其他材料,自製個人喜歡、適用的繞線輪。

  通常情況下,是長竿配大輪,短竿配小輪。在選購繞線輪時,應配竿試驗,各個部位都要檢查到,以免購買殘次品。

五、漁墜

  漁墜的作用主要是憑借釣者的投擲力量帶動餌鉤遠投,並將其固定在欲釣水域的某個水深層次。主要品種有海竿墜、手竿墜和拋砣法重墜。

  海竿墜

  分為活墜和死墜。前者中心部為線條狀空心,拴線後可自由滑動,多與各式集團鉤搭配,鉤在前,墜在後。死墜則無空心,尾部有易拴線的金屬環,墜在前,鉤在後。各式誘魚器,多屬死墜。

  手竿墜

  全為死墜。根據漁漂浮力配重的墜,多為0.5~2克。有些特殊釣法—戳孔、釣拱、近岸釣鮎魚等,都不使用漁墜。

  我國習慣釣法,多用綠豆粒大的鉛墜,夾在魚鉤上方5~7厘米處,可單鉤釣,也可雙鉤釣。臺灣地區,多用立柱形兩頭帶金屬環的鉛墜。根據漁漂浮力,在兩環中間立柱上增減鉛皮,直至與漂墜搭配適當。

  拋砣法重墜

  與海竿墜大同小異,只是重量應加大,以便拋砣時能形成較大離心力和慣性力。為此,一般都選用80~120克的重墜。拴墜時,可在墜與主線之間加一個能轉動的聯接器,這樣不僅拆卸方便,而且可使擰扭的漁線自動回復。

六、漁漂

  漁漂是釣者的耳目。不同魚種咬鉤,漁漂就有不同的動態反應,從而為釣者采取相應措施提供信息。同時,借漂的浮力,可探明水深、水底地貌概況,又是選擇釣位的助手。

  主要品種有直漂、圓漂、蜈蚣漂和熒光漂等。可根據自己視力強弱、漁竿長度、近釣與遠釣特點等加以選擇。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j/6498.html